:::

隨機小語

古人因無知而痛苦,現代人則因一知半解而痛苦       ........ 

33. 預備好沒有?

有一位雄心勃勃的青年,變他一切所有的,買了許多貨物,裝載一艘大船,要到外洋去做生意發大財。船開航了四天工夫,正到了無邊無際的海洋裡,忽然起了暴風,他的船被巨浪打翻,所有的貨物全部沈入海底。

他本身被海浪推送到一個從未到過的孤島,僥倖得生。然而心裡為所喪失的貨物而難過非常,就在沙灘上痛哭不已。過了不久,他看見一群土人從遠處向他奔走過來。他們有的拿著樹枝,有的牽著騾馬,到了他跟前就把他圍著,高呼:「我們的王來了。」

那時這青年心裡又驚又喜,驚的是恐怕生命會遭到危險,喜的是這荒島既有人住,維生當無問題。他大膽問這些土人用意何在,其中有一位年長的就伏在他腳前說:「主阿,你是我們的  神賜給我們的新王,現在就請你上朝執政吧!」

說罷眾人就把他推進一部車子裡,護送他由原路而去了。這青年莫名其妙,便低聲向旁邊一個老年人探問:「你們到底要把我怎樣?」那老年人回答道:「這是這孤島上一向的慣例,每年要出一位新王,這就是一年當中第一個新從外面來的人。

你今天來了,正合乎我們的條件,所以今年的新王就是你了。「在你作王的期間,你儘可享受一切最好的,並且有王的權柄以發號施令。但不要忘記,這王位不過只有一年。

到了明年今天,你一定要被廢掉,從來沒有一個人能違反這個規定。」「廢掉了又怎樣呢?」「當你被廢的那天,就會被送到對面的荒島上,在那裡沒有人能夠生存。老實說,從前的王都是死在那裡的。」

青年人聽了這話,雖有些驚惶,但並不憂慮,他在心裡已開始盤算怎樣利用作王的期間,好好預備將來要去的地方。一天早晨上朝時候,他吩咐宰相選派一百多名精壯的木匠、泥匠、石匠等力送到那無人荒島,並搬運許多建築材料去。

他們為他建造堅固美麗的樓房,並種植花木、水果、五榖和蔬菜。在一年當中,這個死氣沈沈如地獄的荒島竟完全改觀,變成一座世外桃源了。光陰飛快地過去,一年為王期滿了。那天百姓又聚攏來,脫下他的王冠和朝服,預備了一隻大獨木船,把他送往那孤島去。

但這青年人不像以前的王滿心恐懼、滿臉愁容,因為他老早為自己預備好了。所以他懷著一顆歡喜快樂的心,安然去享受,甚至後來個個被廢的王都投靠他,他就成為該島的主人翁。

這個故事對基督徒頗富啟示性。有屬靈智慧的人從本故事中可獲得許多極寶貴的教訓。它在消極方面提醒我們,切勿陶醉或留戀於短暫有限、轉眼成空的享受。在積極方面暗示我們要為永遠的將來有所預備。

【新約】路加福音十六章1.~12節記載  主耶穌所設「不義的管家」的比喻,同樣有此寶貴的教訓。

9.節耶穌說:「我告訴你們,要藉著不義的錢財(地上暫時的財物)結交朋友(多為  神與人而用),到了錢財無用的時候(就是去世之後),他們可以接你們(  神可以接納愛祂的人)到永存的帳幕裡去(在天家主懷抱裡)。」

請注意「錢財無用的時候」這句話。據我所知,錢財無用的時候至少有三種情形:

一、患了不治的絕症,雖懸重賞也徒然之時;
二、在戰亂逃亡中斷糧,以黃金換不到蘿蔔乾之時;
三、氣斷身死時,就如俗語說:「雙腳併攏,財產別人享。」(台語:雙腳疊齊傢伙別人的)

不僅錢財有無用之時,當人死了,他的才幹、時間、地位、尊榮 ...... 、一切的一切對他也盡都無用了。所以聰明人應趁著尚有用處的時候,多運用   神所賜予的錢財、知識、時間和各種恩賜來榮耀主。

8.節說:「因為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較比光明之子更加聰明。」他們聰明在那裡呢?有如下三點:

一、自知「我只不過是個管家,不是主人」。

二、自知不能長久做管家,因為有人控告,主人也在責備了(這有如我們年老多病或世局多變,來日無多了。)

三、懂得利用最後僅有的機會。

由此故事觀之,許多孜孜為利、一毛不拔、自以為聰明的富戶,在   神眼中確是無知的財主(如【新約】路加福音十二章20節所記)
反之,那些甘心為  神為人慷慨捐輸金錢、時間、才能,且肯犧牲本身、克己待人、服務教會、多行事的,在  神面前正故事中聰明的管家(不過他們沒有不義。他們早已因信被稱為義了。)

今世之子在世事上的聰明,如仿造贗品、作宣傳廣告或選運動、追求異性、爭名奪利、訴訟爭勝、欺騙詐財等,其苦、耐性、機智、巧計、詐術、詭謀、冒險、拚命的精神,真令聰明之子望塵莫及。

我想,設若光明之子(基督徒)在靈性上(善事上)有今世之子那樣的聰明和精神的話,今日教會未知將如何活潑復興呢!今世之子在世上能聰明、能積極,光明之子在永恆的事上如何笨拙又消極呢?這是光明之子必須反省的課題。

我們是聰明的管家嗎?我們應該認明我們的地位和在職的時間,更要曉得我們免除管職後的去處。未知你預備好了沒有?

....................




原文著作時間:約1981年之前 ---- 打字、整理、編輯 ----- 2010年4月 Cairu、Phil


:::

搜尋

行善建議

行善建議

物資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