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機小語

燈火不會說話,但會發光;燈塔並沒有打鑼擊鼓,但它的光輝四射海洋,使航海的人看得見。所以要讓你的行為射出你所信的,讓你日常生命的講臺,藉著你的品行表明出來。       ........司布真 

23. 談後悔(二)

中文聖經中的「悔改」在台語羅馬字聖經都用「反悔」。反悔的意思是:『不承認以前所約定的事情』。如反悔與某人訂婚,或反悔與某人簽立買賣合同(契約)。所以反悔就是後悔,兩者意義相似。

這樣說,把「反悔」當作「悔改」的意思是否不對呢?也不見得。因為悔改是從反悔而產生,如反悔以前犯罪拜偶像。可以說,若無反悔就無悔改。與若無後悔就無悔改意思完全相同。

一個真正重生得救的基督徒,必會為以前愚昧無知的生活後悔(反悔),不再承認以前與魔(偶像)所約定的。但他絕不會為他信主、愛、為主受苦犧牲而反悔(後悔)

在第一講中我們讀了【舊約】創世紀六章5.~7.節和撒母耳記上十五章10~11節及35節,有關   神後悔造人在世上並 神後悔立掃羅以色列王的事。

後悔總是令人痛苦的事,所以我於第一講裡說,那些為兒子付出一切,後來被兒子近乎遺棄的父母應該最能體貼(同情)......   神後悔造人於世上,和令撒母耳掃羅以色列王,以及  耶穌後悔選召猶大為使徒的痛心。

基督徒對恩主、恩親、恩人萬不可忘恩負義,甚至恩將仇報,而叫他們為愛我們後悔。以前(日治時代)台南市有個國民學校的代用教員愛上一個沒有執照牙醫的女兒,結婚後岳父資助他往日本讀醫(牙科),妻子則打工養育兒女,期望他學成回台,能庇蔭其岳父,也使妻兒幸福些。

誰知他返台後自己開業大發其財,又納護士為小妾,對妻子打罵交加,又檢舉岳父無照行醫使其坐牢。後來其妻子竟因作女工不慎被機器切斷四隻手指,而其岳父於出獄後在氣憤與後悔之餘也投井自殺了。台南市民自老至幼無人不知,都為他們父女的遭遇一掬同情之淚。

由於社會上不斷有此類事情發生,所以才有「可救蟲,不可救人。」的諺語。因為救一條蟲總不至有什麼後悔的事,但救一個人則令人悔不當初的例子太多了。以做為一個基督徒而言,則寧可為愛人沒有好報而難過,卻不可因為沒有愛  神和愛人而後悔(像那在陰間火焰中受苦的財主便是)

基督徒應該常常反躬自問:

神會不會為賜給我身體健康而後悔(如果我因身體健康以致放縱情慾、遠離  神的話)
神會不會為給我聰明知識而後悔(如果我不善用它的話)
神會不會給我經濟寬裕而後悔(如果我像路加福音十二、十六、十八章中那三個財主的話)
神會不會為選召我為執事、長老或牧師而後悔(如果我不忠不義的話)
神會不會為給我特別的恩賜,如能言、善唱、或特別才藝、技術而後悔(如果我用它們作犯罪的工具)
神會不會為給我長壽而後悔(如果我老不修,或像希西家的話)
神會不會為救我脫離危險(如車禍等)而後悔(如果我不從此悔改,反而變本加厲,犯罪更甚的話)

在前一講中我曾承肪前我對  神竟像世人一樣也會後悔而大不以為然,以為這樣  神怎能稱為全知、全能(或無所不能)呢?可是現在我卻以   神和人同樣有後悔而感到   神的親切可愛(富有人情味)。神的後悔不但表現於對人的失望,也表現於祂對人受處罰之後或看見人為罪憂傷悔改時,以下兩處經文就是例證:

撒母耳記下廿四章15~16節:「於是耶和華降瘟疫與以色列人,自早晨到所定的時候;從直到別是巴,民間死了七萬人。天使向耶路撒冷伸手要滅城的時候,   耶和華後悔,就不降這災了,吩咐滅民的天使說,彀了,住手罷。那時耶和華的使者在耶布斯亞勞拿的禾場那裡。」

神在這裡的後悔印證了【舊約】詩篇卅篇 5.節:「因為祂的怒氣不過是轉眼之間,祂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一宿雖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

在傳統社會,父親在烈怒中對兒女的話總是非常嚴峻與決絕,往往有非置立於死地不可的切齒之詞。但事實證明全不是這麼回事。他們(父親)雖然一時生氣,把悖逆的兒子趕出家門,但不久就後悔了,而倚門倚閭的盼望著兒子回家。這就是父愛(真愛)的矛盾,父神更有過之而無不及。

再一處經文是【舊約】約拿書三章 9.節:「或者   神轉意後悔,不發烈怒,使我們不至滅亡,也未可知。」

這是尼尼微人在認罪悔改的行動中對 神所存的信心與盼望。果然他們上下(自最大的至最小的)的悔改表現感動了 神,且挽回了 神的心,叫 神回成命,如約拿書三章10節之記載:

「於是  神察看他們的行為,見他們離開惡道,祂就後悔,不把所說的災禍與他們了。」連我自己都有許多與此類似的經驗(對那些屢犯屢改、屢改犯、無力自拔的人仍然柰不住一再予以援助),何況大慈大愛的 神呢?

總而言之,  神的後悔有時是表示祂的失望,有時則顯明祂的仁慈,這兩樣都出於父愛。但願我們不可叫   神為對我們的恩待而後悔,卻要以真誠的悔改行為叫 神後悔,不把所說的災禍降在我們自身與家裡。最後一齊來讀【新約】哥林多後書七章10節以共勉:

「因為依著 神的意思憂愁,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以致得救。但世俗的憂愁,是叫人死。」
  
..................................................
 
..............  澎湖伯講道集   第十一冊   作者:呂春長牧師 .............. 
原文著作時間:約1980年左右  ---- 打字、整理、編輯 ----- 2012年11月 Cairu、Phil


:::

搜尋

行善建議

行善建議

物資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