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約】箴言十六章15節:「王的臉光,使人有生命;王的恩典,好像春雲時雨。」人都期能夠侍立在王的左右,跟王越接近的人官越大、位越高、權勢也越多。
所以在朝為官的莫不一心一意求王的歡心。那些為目的不擇手段的臣子會不斷地伺王喜怒、仰王顏色、低首下心、巧言令急、枉道事、逢君之惡,由是地位便節節高升了。
有的奸佞之臣甚至可代表王行使實權,殺害忠良,如【舊約】以斯帖記中的哈曼。據以斯帖記三章 1~ 2節記載:「這事以後,亞哈隨魯王抬舉亞甲族哈米大他的兒子哈曼,使他高升,叫他的爵位超過與他同事的一切臣宰;在朝門的一切臣僕都跪拜哈曼,因為王如此吩咐。」
王怎會如此吩咐呢?因為他寵愛哈曼。哈曼怎會如此得寵,甚至叫人拜他如神明呢?無疑他必是個逢迎能手,善於察言觀色,以博得王之信任。
古今像哈曼這種一味討王喜悅以求升官發財的小人甚多,而所用的手段也不盡相同,其中有呈獻寶物的,也有奉獻親生女兒的,甚至有殺子媚君(如易牙)的。
可是世上的君王(包括總統)雖然其臉光使人有生命(有處死之權,也有特赦之權),而在箴言廿一章 1節也說到:「王的心在 耶和華手中,像隴溝的水隨意流轉。」
因此基督徒深信 神(基督)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世上的王(或總統)若無 神的許可,他們仍不能作什麼。
哈曼取悅亞哈隨魯王的目的,其一為求自己的地位提升,其二是想除滅與他作對的末底改。神卻不許可,所以結果適得其反,不僅他的地位不獲提升,反而降為末底改的馬夫。
以斯帖記六章 10~11節記載:「王對哈曼說,你速速將這衣服和馬,照你所說的向坐在朝門的猶大人末底改去行,凡你所說的一樣不可缺。於是哈曼將朝服給末底改穿上,使他騎上馬走遍城裡的街市,在他面前宣告說,王所喜悅尊榮的人就如此待他。」
哈曼為自己所設計的榮耀得不到,反吃了啞巴虧,已經懊惱萬分。不料更倒霉的還在後頭,他為別人(末底改)所預備的木架自己竟非吊上去不可,下場也夠慘了。
帖撒羅尼迦前書七章 9節如此記載:「伺候王的一個太監名叫哈波拿說,哈曼為那王有功的末底改作了五丈的木架,現在立在哈曼家裡;王說,把哈曼掛在其上。」
孔子曾說:「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述而第七》)浮雲的徵就是無恒善變,世人、世物、世事也都無恒善變而靠不住。
有一首詩寫得好:「春風春雨有時好,香風香雨有時惡。春風不吹花不開,花開又被風吹落。」世人(尤其現代人)的感情像這首詩裡的香風(在此之「香風」與成語「如坐春風」裡的意義有所不同),它是無恒、善變、稍縱即逝、一去不返的,就如亞哈隨魯王對哈曼的寵愛一樣。
在現代社會裡,人與人的感情就像鞦韆,一會兒盪過去,一會兒盪回來。也就是說,別人不會永遠對你好,也不會永遠對你壞。
當秋千盪開去的時候,你不必拉它,要拉也拉不住;當它盪回來時,你也不必推,推也推不開。這對我們處世頗有啟示作用,叫我們得不必喜、失不必憂;盡其在我、聽其自然。
當我年歲漸長而步入老年時,我越來越覺得 保羅之可敬,尤其欽佩他把世上人間無恒善變事物看得非常淡薄。他在【新約】哥林多前書四章1.~5.節這樣說:
「人應當以我們為基督的執事,為 神奧秘事的管家。所求於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我被你們論斷或被別人論斷,我都以為極小的事;連我自己也不論斷自己。我雖不覺得自己有錯,卻也不能因此得以稱義;但判斷我的乃是主。所以時候未到,什麼都不要論斷,只等主來,祂要照出暗中的隱情,顯明人心的意念;那時各人要從 神那裡得着稱讚。」
保羅這話不但顯出他的謙卑,更指出了 神處事的公允。
曾有某雜誌評論謂,政府的判決不會公證,因為它貪污無能像彼拉多。人民的判決最公道,所以美麗島事件的受刑人家屬出來競選國大立委,個個得高票,甚至最高票當選。這是人民以公義行動否定政府的判決。
我也相信,任何政府對人的審判不會有絕對的公正公平,可是人民的判決也不見得都是公正而公平,當日 耶穌被釘十字架即是人民大眾公判的結果(參看馬太福音廿七章11~26節)。他們寧願釋放殺人放火的巴拉巴,難道他比 耶穌好(善良)嗎?
群眾心理可說比秋千更秋千(往而復返、來而又去),反復無常,不可捉摸。我們從政治選舉之事,便足以看出人心的無恒與善變。所以想用福音以外的方法拯救人(冀能討好社會,減輕阻力)只不過是一廂情願的愚蠢行為,徒使教會俗化,貽笑大方而已。
以利亞在迦密山上並不叫群眾投票決定 耶和華和巴力誰是神,而是求 神自己來顯示。如果身為牧師或牧師娘者競選親自拋頭露面,向人千拜託、萬拜託,哀求惠賜一票,不但有辱聖職,且令神的聖名蒙羞。可謂本末倒置、輕重不分,愚蠢之至矣!
難道不明白:救世救人絕不能依靠無恒善變的政治,更不能求助於無恒善變的人心。我們該仰賴的乃是永恒不變的基督。(【新約】希伯來書十三章 8節)
...............................
△理想是創造完善生涯的原動力。具有理想的人,品質才能健全。沒有理想的人,易落入自暴自棄的坑裡,品行也因而無法高潔。
.........................................
.............. 澎湖伯講道集 第十三冊 作者:呂春長牧師 ..............
原文著作時間: 1980年左右 ---- 打字、整理、編輯 ----- 2013年 6月 Cairu、Ph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