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機小語

每常你開口時,你的心便在行動。       ........ 

19. 永存的房屋(林克宏長老葬式講詞)

我知道此時此刻我們每一個人的心情都非常沉痛,因為大家太捨不得這麼好的親人、朋友、主裡的同工離開我們而去,儘管我們清楚知道:

一,死是眾人的結局 。自古以來誰無死呢?
二,林長老享壽六十七,已超過國人的平均數 ,也該感謝了;
三,他對家庭、兒女的責任已經大功告成;
四,他已經像保羅打過美好的仗、跑盡當跑的路、守住所信的道;
五,林長老是從痛苦獲得釋放的;

六,信徒歸於,正是其心所願,正如保羅【新約】腓利比書一章23節說的:「這是好無比的。」
七,暫時離別,不久還要在天家相會、團聚,並且以後永不相離。詩篇卅篇5.節說:「一宿雖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這個美好的應許,我們是深信不疑的。

儘管有這麼多的理由,使我們憂傷不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但我們對長老的別世,還是至感惋惜。唯一而又最大的理由就是他太好了。無論對家庭、教會、社會地都是很難得的丈夫、父親、信徒、長老、公民。

難怪他的胞兄肇基先生說:「像我弟弟克宏那麼好、那麼熱心事主的人為什麼會患那種病(腦萎縮)?」其實,這一點連我作牧師的也一樣不明白

我國聖人孔子何等博學廣識,而他對他的學生伯牛染患絕症也只有無事奈何的嘆息道:「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不過話又說回來,當我年青時,在信仰上遇有矛盾不可解之事,總不免會使我的信心軟弱。

可是說來也奇怪,現在年老了卻正好相反,若有不知不明、矛盾難解之時,我卻更謙卑在 神面前順服、等候、仰望、相信,正如哥林多前書十三章12節所說:「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時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樣。」有此信念,尚有何疑呢?

以下我謹以哥林多後書四章16~五章1.節的經文逐節來與大家共同思想保羅所論「永存的房屋」的應許。

哥林多後書四章16節:「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

沒有來世和永生指望的人,最懼怕外體的毀壞,影星、歌星、模特兒尤其如此。外體毀壞指的是蒼老和難看的面貌與體態(例如面皺、腰彎),從這些生理上的紅燈的出現使人預感或聯想到自己將外久於人世,並感到以往的空虛、現在的乏味(毫無喜樂)以及未來的黑暗而悲哀、恐怖與絕望。

可是保羅(包括一切真基督徒)則不然,他深知「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內心」是指屬靈的生命,「新」則指信心彌堅、力量愈增之意。因為一天比一天更接近永恆的天家,很快就要脫三五十年寄居的臭皮囊(肉體),如登山在快抵達峰頂時,雖然氣喘如牛。步履難辛,內心卻充滿無限的喜樂呢!

哥林多後書四章17節:「我們這至暫到輕的若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

大多數的成功者都是曾經為更好的明天(將來)而在今天肯付出辛苦代價的(參看提摩太前書六章19節),因為他們確信「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歷史上無數的殉教者,也同樣為理想、信仰而無視於現今的一切苦難。

保羅在這裡所說的「至暫至輕的苦楚」是指肉體上和世界上的,因為肉體此的痛苦到達了極度,便失去知覺(自然昏厥),而在世上的苦楚日子更是有限得很,至多八九十年,肉體一旦死,便告結束了。這與天家永遠的福樂相比,真是何足道哉?!

多少運動家日夜苦練他們的工夫,不過只為比典勝利,獲得象徵性的金牌與日時的榮譽,他們尚且那樣甘願吃苦,何況我們所盼望的是永遠的呢?

保羅能覺悟世上之苦楚為至暫至輕,而且以天上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自慰,是由於:一,他對  神的應許深具信心;二,他有屬靈智慧的透視力。因此他才能說:

「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   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新約】羅馬書五章3.~5.)

哥林多後書四章18節:「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

人的視力無論心眼或肉眼都一樣極其有限。近視眼的人所見不遠,更無法清楚正確,嚴重者甚至伸手不見五指,所以要借助眼鏡才行。
心眼也同樣有近視,例如有人只看見一筆錢、一塊地、一個美女、一瓶酒、一些好吃的東西,而看不到背後的警察、法官、監獄以及傷害健康名譽,禍延子孫等等可怕的後果。

以掃雅各雖是兄弟,見識卻有不同。雅各能看見(認識),長子名分的好處,以掃便看不見了。他所看見者只有那一碗紅豆湯而己,所以說:「我將死,這長子的名分於我有什麼益處呢?」創世紀廿五章32節)

世上也有不少像以掃之流的人,說:「不吃我會死!」「不喝我會死!」或「不娶她我會死!」「不嫁他我會死!」殊不知他們由於怕一時(肉體)之死,卻遭到永遠(靈魂)的滅亡也。

保羅在17節和18節提出項暫時的和永遠的作對比,供人決定取捨。可惜又復可憐的是到如今竟有許多人像三歲孩童一樣,不知何為暫時,何為永遠。我有兩個小孫兒,一個五歲,一個三歲,兩個見識便相差甚遠。

例如我說:「今天要零用錢,爺爺給十元;要是等到明天才拿,可以給一百元。」小的還是今天就要,大的才曉得等到明天多拿錢。這是因為小的還沒有明天(未來)的觀念,只知道現在眼見為真實。

保羅告訴我們「所見的是暫時的」,也就是:肉體的』、『世界的』、『現在的。又「所不見的是永遠的」,也就是:天家的』、『靈界的』、『未來的

我們要看細微的東西,必須使用顯微鏡;要看遙遠的景物,必須借助望遠鏡。同理,要看屬靈的事,則非依賴「信心鏡」不可了,因為希伯來書十一章 1.節有此昭示:「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 ,是未見之事的確據。」(信心就是觀察來世的透視鏡也)

哥林多後書五章1.節:「我們原知道,我們這地上的帳棚若拆毀了,必得  神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

保羅之所以不怕衰老與死亡的理由,就是他深信有更好(有別於肉體和世界)的存在。他深信的程度等於知道,所以說:「我們原知道……」那麼保羅所知道的內容是什麼呢?

一、要從地上遷到天上去;二、拆毀是因為有新的建好了(如大樓完工,臨時工竂便拆掉);三、人手所造的帳棚要換做 神造的房屋;四、人造的帳棚(肉體)只是寄居的,  神造的房屋(天家)才是永住的。

我切盼今天的信息不僅能使我們得安慰,更能使我們的信心獲得新的體認與肯定。如此則我們所敬愛的林克宏長老生平,敬  神愛人的生活就不歸於徒然了。

一九八二年三月廿日




..........................................................
 

摘文:改過自新的聖地

「祂沒有按我們的罪過待我們,也沒有照我們的罪孽報應我們。」(詩篇一O三篇10節)


從前有一位植物學家,敘說他怎麼對於植物學發生興趣。他在兒童時期,非常頑皮,屢戒不悛。有一次他故意把客廳裡的東西都弄壞了,他母親大怒,要求他父親重重的打他一頓。

他父親引他到深山中,就和他搜集各種鞭條。找到了一根鞭條以後,他父親自己脫下衣服,用鞭條打自己說:「我先試試,看那根鞭條好。」

起初,他以為他父親鞭著好玩的,誰知後來竟打得皮破血流,他才跪在他父親面前討饒,痛哭悔改。他父親說:「既是這樣,我也不打你了。」以後他看這深山中是他改過自新的聖地,因此他成為大植物學家。


詩人說:「父親怎樣憐恤他的兒女,  耶和華也怎樣憐恤敬畏祂的人。」(詩篇一O三篇13節)
 
..........................................................
 
..............  澎湖伯講道集   第十一冊   作者:呂春長牧師 ..............
  
原文著作時間:約1980年左右  ---- 打字、整理、編輯 ----- 2012年11月 Cairu、Phil


:::

搜尋

行善建議

行善建議

物資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