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機小語

古人因無知而痛苦,現代人則因一知半解而痛苦       ........ 

38. 摩西的熱情與理性

【新約】使徒行傳七章23節:「他將到四十歲,心中起意,去看望他的弟兄以色列人。」

事實與經驗告訴我們,人在患難、缺乏時比較會懷念弟兄,若在飛黃騰達、養尊處優時會想念弟兄(尤其在患難中者)則是絕無僅有的事。

因為他們深怕被弟兄連累而吃虧,或影響其面子。因此,在下層社會、經濟情況較差之人,手足之情、朋友之、鄉親之誼總是比較濃厚些,理由不講自明。

摩西身居王宮,富貴榮華享之不盡,可是他不忘正在受苦的同胞,而心中起意去看望他們。相信當他在學習埃及一切的學問之時,必想著這都是為將來拯救同胞所必須準備的。

他雖「身」在王宮,「心」卻早在受苦的弟兄那裡。他這時已按捺不住對弟兄的關懷,而要身臨現場去了解他們的苦況,可見摩西真是個有情義的人。

摩西離開王宮往希伯來人的集居地或他們的工作區,也不是一件輕鬆隨便的事,他必須提防被人跟蹤、注意而引起懷疑。不過他畢竟不是泛泛之輩,他在行動之前,必定對法老王及其有名無實的母親表現得極其忠誠,使人不疑有他。

摩西這種想看弟兄的熱情就是  保羅【新約】羅馬書九章1.~3.節所說的剖心話一樣:「我在基督裡說真話,並不謊言。有我良心被聖靈感動,給我作見證。我是大有憂愁,心裡時常傷痛。為我弟兄,我骨肉之親,就是自己被咒詛,與基督分離我也願意摩西則為弟兄而願意離開王宮)。」

羅馬書十章1.節  保羅又說:「弟兄們,我心裡所願的,向   神所求的,是要以色列人得救。」我相信摩西此時的心境必與保羅一樣,只為以色列人的得救,卻將自己的利害、得失、生死置諸度外了。

使徒行傳七章24~25節:「到了那裡,見他們一個人受冤屈,就護庇他,為那受欺壓的人報仇,打死了那埃及人。他以為弟兄必明白   神是藉他的手搭救他們,他們卻不明白。」

有人批評摩西一出道就靠血氣之勇,出手打死人,這怎能成為   神用的大器呢?可是我想摩西所採取的手段儘管不對,他的精神卻是可嘉的。

如果有一個青年眼見骨肉之親被外人無理欺負、歐打鎮力竟佯為不見,或心裡說:「我只能為你禱告,我是屬靈的人,就是忿恨敵人也不可以,怎可動手去打他呢?」這樣的人,在我眼中必視之為儒夫、廢物!一個沒有血氣的死人,也不會有靈氣(屬靈的勇氣)的。

【新約】路加福音十章記載的那兩個不多管閒事的祭司利未人,正是此種人。我一向欽佩彼得,因他很有酷似摩西的地方,如【新約】約翰福音十八章10節記載:西門彼得帶着一把刀,就拔出來,將大祭司的僕人砍了一刀,削掉他的右耳,那僕人名叫馬勒古。」

彼得雖然有點魯莾而被主責備,可是他那一腔熱血與正義感,尤其那愛主之心,真令我們讚歎不已。遇見不義、不平之事,或親朋、師長無故受辱,還能忍氣吞聲、若無其事的人,與其說是修養到家,毋寧說是冷血的動物。

所以我認為,人在該生氣的時候不會生氣是病(不正常)、不曉得生氣是蠢(是非不明)、不敢生氣則是可憐的奴才矣!所以摩西路見不平,挺身而出,護庇受冤屈、受欺壓的弟兄,並為其報仇,真是其志可嘉,其行堪憫(他殺人也許是為自衛)也。

摩西打死埃及人的事,我們不能把它與今日太保、流氓的行徑相提並論。他是有教養且有修養的人,如【舊約】民數記十二章3.節記載:摩西為人極其謙和,勝過世上的眾人。」這樣的一個人,會無故惹事生非,因人家多看一眼就懷恨打死人嗎?斷乎不會。

証諸下一節使徒行傳七章26節)的經文:「第二天,遇見兩個以色列人爭鬥,就勸他們和睦,說,你們二位是弟兄,為什麼彼此欺負呢?」

可見摩西是個極具自覺理性的人。他昨天看見埃及人欺負希伯來人,他激於義憤與愛心,打死了埃及人,他深願弟兄明白   神藉他的手搭救他們。

可是今天卻遇見希伯來人希伯來人爭鬥,摩西的心一定非常難過。他想他的同胞被外人欺負還不夠,還要自相殘殺,愚蠢、下賤莫此為甚!因此摩西不禁聲淚俱下,好言勸導他們不可自相分爭,要彼此和睦,舉族大團結。

當日希伯來人埃及有不自覺的人,今天教會信徒可嘗沒有呢?古人有云:「夫人必自悔,而後人侮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主  耶穌也曾提醒我們,連撒但為自己的生存都不會自相攻打分爭(參看馬可福音三章23~26節),神的兒女(教會)豈可撒但不如呢?

馬可福音五章5.節記載那個被污鬼附身的格拉森人「用石頭砍自己」,由此推之,教會若自相攻打紛爭也就是被污鬼所附的了。這樣的教會恐怕不是   神兒女的團契,而是「撒但一會的人」。(參看【新約】啟示錄二章9.節)

今天許多地方教會鬧問題,而且問題不容易解決,就是因為彼此以感情意氣用事,缺乏自覺的理性。像摩西說的:「你們二位是弟兄,為什麼彼此欺負呢?」應當彼相愛的教會若竟彼此欺負(相爭),其後果必是:「眾人因此便不承認你們是我(主耶穌)的門徒了!」(參看約翰福音十三章36節)
 
 
 
..................................

 
△心頭的皺紋比額間的皺紋更難消除。 ...... 名人

△人生的大事在於研究「人」與了解「人」。 ....... 格蘭斯頓

△眼中無淚,心中便無虹彩。...... 名人

△不滿自己是一切追求聖潔之人的特徵。 ...... 名人

△許多基督徒能脫離了「惡」的私慾,卻很難進入「善」的私慾。...... 暱名
 
................................................
    
  
..............  澎湖伯講道集   第八冊   作者:呂春長牧師 .............. 
 

原文著作時間: 1980年左右  ---- 打字、整理、編輯 ----- 2013年 10月 Cairu、Phil


:::

搜尋

行善建議

行善建議

物資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