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向新郎新娘,亦即高牧師和師母說聲「恭喜!」我們忠孝路教會設立於茲二十三年,曾經有無數對青年男女在此舉行婚禮。然而外國人(按:高瑞仁先生和鄭伊佳小姐都是德籍宣教師)卻是第一次,而牧師的婚禮也是第一次。所以我們特別興奮歡喜,相信今天的印象必永遠存留,成為美好的回憶。
【舊約】傳道書七章 2.節:「往遭喪的家去,強如往宴樂的家去,因為死是眾人的結局,活人也必將這事放在心上。」因此之故,可能有人不大喜歡參加婚禮。
其實一個敬畏 神、追求 神喜悅的人,不僅參加葬禮可有所感受,參加婚禮時同樣也可有所反省。所以在婚禮中牧師的證道(神的話語)不只是為當下的新人,也包括來觀禮的人,不論已婚未婚。未婚者可以先作預習,已婚者更可溫故而知新。
由於我身為牧師,常為人證婚並勸勉夫妻應如何相愛,使得我與師母偶有爭執時,立場非常不利。因為我怕師母以我之矛攻我之盾,說我能教導別人而不教導自己、言行不一致、自相矛盾、好比瞎子給瞎子帶路,那我不是很難堪嗎?
由此可知,婚禮中的教誨,不只為新郎和新娘,也為已婚夫妻及未婚的少男、少女們,給他們溫習或預習之用。現在就以「好丈夫和好妻子」為題簡單論述之,以與大家共勉。
做好丈夫的第一要件,就是讓太太知道你愛她。有許多妻子心裡說:「我的丈夫雖然有若干缺點(如脾氣不好....等),我們的物質條件也不如人,可是我深知他真心的愛我。」我認為比起那些說:「我的丈夫使我榮華富貴,一切享受應有盡有,也對我百依百順,可是他並非真心愛我」好得多了。
第二、做好丈夫好關心家事,但切勿取代太太的地位。據測驗統計,那些嘮叨形同管家婆的丈夫,其太太多患了神經衰弱症,因此家庭失去和諧與安全感。
所以好丈夫必須有男子氣概和紳士風度,多信任並尊敬自己的太太。萬不可像絮聒(噪噪念)不休的婆婆,更不可像無事不管的老闆。須知妻子不是卑下的傭人,而是對等的伴侶。
第三,做好丈夫要多陪太太。工業社會破壞婚姻美滿和家庭的幸福的最大因素,就是丈夫(尤其那些事業輝煌者)的忙碌、應酬、開會耗掉太多的時間,以致常常晚歸甚至整夜不歸家,如此必使太太寂寞、苦悶、疑懼、不安、怨憤,從而造成不幸的後果(例如:因報復而不安於室或因悲痛而尋短等)。所以丈夫應當盡量多找時間陪伴太太,給了應有的關心和體貼。
愛情和溫暖其實比金錢物質寶貴得多。曾有某人怒沖沖地責太太道:「我給你那麼豐富的享受,家裡樣樣都有,你還不高興,難道你還缺少什麼嗎?」
太太卻理直氣壯地回答了一句「我就是缺少你(需要你)!」就泣不成聲了。」她一語道破許多家庭問題的癥結所在,真的,所謂「夫唱婦隨」不也包含夫婦要在一起的意思嗎?
最後,做好丈夫還要盡力使太太快樂。除心理不正常、精神有毛病的太太以外,要使她們快樂並非困難之事。只要丈夫體貼她、同情她、關心她、幫助她、在適當的時候稱讚她,而對她的小缺失不要計較。這樣太太不但會快樂,而且還會充滿安慰與感謝呢!
至於做一個好妻子的第一要件就是對丈夫要善加鼓勵。誰都知道,賢慧的妻子不僅是家庭的安定力,而且是丈夫事業上的幕後功臣。任何堅強的男人在結婚之後都需要賢慧的妻子作他心靈上的慰藉、精神上的鼓勵。
那些在事業上遇到挫折,不心灰意冷、不自暴自棄,且能發奮圖強、東山再起者。多半是由於賢內助的安慰、體貼和鼓勵。
第二,好的妻子絕不會常發牢騷。常發牢騷的妻子如同蛀蟲破壞家庭的根基,也傷害夫妻的感情。【舊約】箴言十九章 13節也說:「妻子的爭吵如雨連連滴漏。」真是叫丈夫坐臥不安,終至視返家為畏途。
一般人所稱許的患難夫妻也就是能同甘共苦的夫妻。他們是通過重重考驗與磨鍊的,他們絕不牢騷、毫無怨言。所有的只是安慰和鼓勵,何等美好,何等可敬啊!
第三,做丈夫的知心朋友也是好妻子特徵。有一種妻子憑其學識才能,出去工作或經營事業,不必仰仗丈夫生活。因而漸漸對丈夫的成敗漠不關心,尤其當丈夫落魄時,竟以冷言冷語譏諷之。這樣的妻子簡直是愚蠢至極!
做太太的應以丈夫為知心朋友為榮,事業順利時他要你同享喜樂,落魄失意時他要你分擔憂傷。這樣妳在丈夫心目中的地位,是無關緊要的花瓶或寄生蟲可比呢?所以我認為,不惜傾其所有(包括粧奩)以幫助丈夫渡過難關的妻子,是最聰明的,她的犧牲必有千百倍的回報。
第四,好的妻子還要像一位護士。一般男人大多專注於工作,不太注意自己的健康,以致飲食起居不正常或體力透支。久而久之,便會損及健康。所以好太太應多注意丈夫的營養、作息時間、衣著,以及精神狀態、情緒問題.....等等。
夫婦是兩人一體(【舊約】創世記二章 24節)、連心連命不連體的連體人(肉眼看不見的)。所以要改造世界、美化社會,應先由家庭(夫婦)做起。
感謝 神,讓我們今天在此分享高牧師新婚的快樂,並預習或複習如何做好丈夫、好妻子的功課。祈求 主接納高牧師夫婦同心的獻身,從此夫婦一心一德,一生一世為主傳福音。使他們的結合不僅是為自己,更是為榮神與益人。
阿們!
(一九八O年十一月十五日)
-----------------------------------------------------------
原文著作時間:約1980年之前 ---- 打字、整理、編輯 ----- 2008年8月 Cairu、Ph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