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
主選單
講道集
文字整理
講道集選單
第一冊
第二冊
第三冊
第四冊
第五冊
第六冊
第七冊
第八冊
第九冊
第十冊
第十一冊
第十二冊
第十三冊
第十四冊
第十五冊
第十六冊
公義的訊息
澎湖伯事略
登入
登入
帳號
密碼
登入
:::
隨機小語
須知 ....學歷與學識不同、知識與智慧不同、長大與長成不同、妄想與理想不同、投機與投資不同、熱狂與熱心不同、亂愛與戀愛不同、教徒與信徒不同 ........ ........
呂春長牧師
所有書籍
「澎湖伯講道集(十一)」目錄
MarkDown
10. 羅得失敗的鑑戒(二)
1. 新春與新人
2. 美門的神蹟
3. 善用稱讚
4. 安慰(一)
5. 安慰(二)
6. 安慰(三)
7. 安慰(四)
8. 祖先(李長老府上家庭禮拜)
9. 羅得失敗的鑑戒(一)
10. 羅得失敗的鑑戒(二)
11. 羅得失敗的鑑戒(三)
12. 談良心
13. 長生何處求
14. 得勝死亡
15. 生為主,死歸主
16. 亞伯拉罕的子孫
17. 活着比死更苦
18. 以基督之心為心的孫師母(孫理蓮)
19. 永存的房屋(林克宏長老葬式講詞)
20. 盧府家庭禮拜
21. 和睦
22. 談後悔(一)
23. 談後悔(二)
24. 得基督的十項要訣(一)
25. 得基督的十項要訣(二)
26. 得基督的十項要訣(三)
27. 得基督的十項要訣(四)
28. 同負一軛之感言
29. 失敗與成功的因素
30. 門庭若市
31. 箴言對少年人(一)
32. 箴言對少年人(二)
33. 箴言對少年人(三)
34. 箴言對少年人(四)
35. 信徒對苦難的看法
36. 緣故(一)
37. 緣故(二)
38. 安排(一)
39. 安排(二)
40. 成功的商人(吳執事府上家庭禮拜)
41. 癩者得醫治
42. 忍辱負重
43. 結婚典禮訓辭
44. 大肚教會八十週年感言
12. 談良心
澎湖伯講道集(十一) ========== **人生是選擇**。人生的成功與失敗,與選擇有密切的關係。特別對於信仰、職業、朋友和配偶的選擇關係至深,
羅得
選擇好土地,不失為一個聰明的人,但他的選擇等於霸佔,他忘記了那塊土地是從那裡來的,他選擇了好的部分,而壞的部分要歸誰呢? 也許有人要替
羅得
辯護說:他選擇姪土地無非是出於
亞伯拉罕
的意思,因為
亞伯拉罕
曾經對
羅得
說:
「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
既然是出於
亞伯拉罕
的意思,
羅得
選擇好土地有什麼不可以呢?是的,分產業的條件是
亞伯拉罕
提出的。
亞伯拉罕
這行動表示他寬大的作人,但
羅得
不應該利用
亞伯拉罕
寬大的作人而佔他的便宜。
羅得
什麼時候開始墮落呢?
「於是
羅得
選擇
約旦河
的全平原,往東遷移;他們就彼此分離了。」
(
【舊約】
創世紀
十三章11節)
這裡
羅得
有三種危機:一、得了土地及財物。二、所往的方向錯誤。三、與有信心的人分離。 世人沒有不愛土地及財物的,但取之有道。
羅得
雖然選了好土地,有了龐大的財物,卻喪失了 神。土地及財物對於世人是一種有力的試探:是機會,也是危機。
羅得
獲得產業後,就決定了他前進的方向。 人雖有居住的自由。但環境對人的影響至深且鉅。居住的地方及所從事的職業,構成環境主要因素。因此一個有信心愛主的人,對於居住的地方及職業的選擇極為慎重,甚至寧願犧牲許多世上的利益而求保全敬虔的生活。
羅得
在這事上失敗了。他往東遷移。他沒想前面是什麼樣的地方,只知生活的享受,事業的發展,卻不管信仰道德如何。當時
所多瑪
是一個罪大惡極的城市。人看過去容易,看現在困難,看未來就更困難了。
所多瑪
的罪惡羅得一定有所聞悉,但他的心既然被
所多瑪
的繁華所吸引,就只看見它繁華的一面而看不見罪惡的另一面了。
「他們就彼此分離了。」
(
創世紀
十三章11節)
羅得
的成功是跟隨
亞伯拉罕
,他的失敗是因與
亞伯拉罕
分離。為什麼與
亞伯拉罕
的分離不好呢? 一、因為
亞伯拉罕
是個虔事奉 神的人,與這樣的人同住可以培植敬虔的心,因而獲得許多信仰上的益處。 二、與
亞伯拉罕
同住,能得人格上的感化。 三、與
亞伯拉罕
同住,能得提醒,以免陷入各種罪惡。
彼得後書
二章 7.節言及
羅得
是義人:
「那常為惡人淫行憂傷的義人羅得。」
第 8.節又說:
「因為那義人住在他們中間,看見聽見他們不法的事,他的義心就天天傷痛。」
這樣
羅得
雖壞,但若與
所多瑪
的人比起來還好得多,他還算是義人。那麼他的義心是從那裡來的呢?無疑是從
亞伯拉罕
的感化而來的。因此他如果一直與
亞伯拉罕
住在一起,與他保持信仰上的連絡,就免致遭遇後來那麼大的災難,又不會作出那可恥的醜事。 我們說
羅得
的失敗是由於與
亞伯拉罕
分離,不過有的時候為了、就學或出嫁,我們不得不與有信心的人分離。在這樣的情形之下我們也要意以下幾點: 一、雖與有信心的人分離,但不可與他所事奉的 神分離。 二、雖與有信心的人分離,但必須堅持像他那樣的信心。 三、必須保持心靈上的聯繫,彼此代禱。 四、必須自覺這是信仰自立的時候,講慎自己的生活而一切直接向 神負責。
羅得
與
亞伯拉罕
分離後不但沒有謹慎自守,在信仰上生活上求長進,他與
亞伯拉罕
分離等於與 神分離,從此以後,信仰日衰,家裡不再設祭壇,個人不再作禱告,生活完全俗化了。無論如何
羅得
與
亞伯拉罕
分離是件頂項大的損失。他現在雖然有了萬貫的財富能夠自力更生,但他的信仰尚未堅固,還需要他人的幫助。
【舊約】
箴言
十三章 20說:
「與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和愚昧人作伴的,必受虧損。」
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與有信心的人同住,初也許會便你覺得拘束厭煩,但日子一久,到你年紀多,人生經驗豐富的時候,回憶起來便會看出它的價值。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羅得
看不出
亞伯拉罕
的好處;他對與
亞伯拉罕
同住的生活不覺得有絲毫可留戀,他的心已嚮慕著前面的享樂。也許他心裡暗暗自喜:「越早分離越好,離開越遠越好。」
「
羅得
住在平原的城邑,漸漸挪移帳棚,直到
所多瑪
。」
(
創世紀
十三章12節)
這裡有三句話「**漸漸**」、「**挪移**」、「**直到**」,表示
羅得
墮落的三步驟。
「**漸漸**」
:大多數的人墮落與俗化都是由淺入深,漸漸進到不能拔的地步。酒徒由小酌而進到豪飲。賭由賭小錢而進到傾家蕩產孤注一擲。離棄道理的人也是與教會漸離漸遠,後來就與教會一刀兩斷完全決絕了。 房屋的倒壞,堤防的決潰都是由於小洞不堵都是由於小洞不堵,年久失修,破舊的地方越來越厲害,至終風雨一來,不堪一擊就完全破壞了。
羅得
為什麼沒有與
亞伯拉罕
分離之後立刻就往
所多瑪
去呢?其原因可能是: 一、良心未泯;二、對亞伯拉罕不好意思;三、沒有馬上就屈就妻子
(他往
所多瑪
可能為那貪戀世界的妻子所慫恿的。)
羅得
為什麼不應該往住
所多瑪
呢?因為
「
所多瑪
人在 耶和華面前罪大惡極。」
(
創世紀
十三章13節)
羅得
也許對那繁華的都市戀慕已久,但為了
亞伯拉罕
的緣故而遲遲不能成行。也許他曾經向
亞伯拉罕
建議遷往
所多瑪
的事而
亞伯拉罕
所拒。 或者他知道
亞伯拉罕
根本不會贊成他的建議,所以心雖有意而口不敢啟。現在既已與
亞伯拉罕
分離,就無所拘可以自由指向自己所喜愛的道路肆意行走了。
「**挪移帳棚**」
:環境對人有極大的關係,但也不能將責任完全推嫁於惡環境。有許多失敗的人推諉說是環境不好,時勢使然,有的人甚至讚美魔鬼的威力,自認人軟弱根本無法擺脫。這樣對自己的失敗不願負責的人,自欺太甚了。 其實大多數的人犯罪都與羅得漸漸挪移自方帳棚一樣,是有自己的意志的。許多人像
羅得
一樣,漸漸挪移他們的帳棚 ----- 先挪移他們的眼睛,後來就挪移他們的耳朵、手、腳,最後就將整個身體移入罪惡的
所多瑪
城裡了。
「**直到**
所多瑪
」
:
羅得
既然心裡包定非到
所多瑪
不可的意思,有志者事竟成,終而到達
所多瑪
。
羅得
往
所多瑪
是自願的,不是被迫的。 他為什麼要來
所多瑪
呢?也許有人要為
羅得
辯護說,他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他來
所多瑪
是為傳道,是勇敢的嘗試。他有如救世軍冒入風化傳道之精神。但事實勝於雄辯,
羅得
非但沒有向
所多瑪
人傳道,反被引誘而俗化,結果完全腐化了。
保羅
說:
「人若無有,自己還以為有,就是自欺了。」
(
【新約】
加拉太書
六章3.節)
又說:
「所以自己以為站得穩的,須要謹慎,免得跌倒。」
(
【新約】
哥林多前書
十章12節)
主教導我們禱告說: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阿門。」
(
馬太福音
六章13節)
........................................
摘文:
**
人為財死
**
「惟有你的眼,和你的心,專顧貪婪,流無辜人的血,行欺壓和強暴。」
(
【舊約】
耶利米書
廿二章17節)
據說
諸葛亮
死後,有九個人把他送上山頭去埋。八個人掘土,一個人燒飯。
諸葛亮
遺下了八錠銀子,這八個掘土的商量平分,不給那燒飯的。這有什麼法子?只有將燒飯的殺了完事;如此商討之後,將
諸葛亮
埋好回來吃飯。那裡曉得,燒飯的,一邊燒飯,一邊也在想那八錠銀子不好分,不如我一個人獨得的好,他就把毒藥下在飯裡。 八個掘土的回來,果然將燒飯的殺了,很歡喜的飽餐了一頓。哪知吃後八個人一齊毒死了。有一句老話: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所羅門王
也說過:
「這貪戀之心,乃奪去得財者之命。」
..........................................
.............. 澎湖伯講道集 第十一冊 作者:
呂春長
牧師
..............
原文著作時間:約
1980年左右
---- 打字、整理、編輯 ----- 2012年5月 Cairu、
Phil
:::
搜尋
search
進階搜尋
追思與紀念
● 蒙主厚恩七十年 ..... 林東薰長老
● 紀念主內聖徒.... 陳金尊長老
行善建議
行善建議
物資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