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
主選單
講道集
文字整理
講道集選單
第一冊
第二冊
第三冊
第四冊
第五冊
第六冊
第七冊
第八冊
第九冊
第十冊
第十一冊
第十二冊
第十三冊
第十四冊
第十五冊
第十六冊
公義的訊息
澎湖伯事略
登入
登入
帳號
密碼
登入
:::
隨機小語
倘若世上沒有窮人,我們就沒有藉著賙濟的機會來表現我們的愛;為的是叫我們不只是在言語上,也要在行為和真理上證實我們的愛心,若我們真愛基督,我們就會關心祂所愛的人。 ........
司布真
所有書籍
「澎湖伯講道集(十)」目錄
MarkDown
13. 拿你的褥子行走
1. 東方博士和希律王
2. 復活的事實
3. 人生真八字(一)
4. 人生真八字(二)
5. 人生真八字(三)
6. 人生真八字(四)
7. 難以測度的愛
8. 信仰、愛心與盼望
9. 追悼 許益超 君
10. 愛心的試驗
11. 變貌山
12. 向摩西學習
13. 拿你的褥子行走
14. 葬骨禮拜
15. 勸戒
16. 自知、發光、代價
17. 醫治彼得岳母
18. 後世後代
19. 教會的使命
20. 門徒的使命
21. 感恩的故事
22. 信徒的裏外
23. 聽到別人過失時
24. 王秀英長老追思禮拜
25. 家人的本份(一)
26. 家人的本份(二)
27. 讀經如什麼
28. 安全第一
29. 曾家追思禮拜
30. 健康與信仰
31. 善用機會
32. 平安與長壽
33. 安慰
34. 鄧基鴻先生略歷
35. 死亡的問題
36. 主耶穌與寡婦
37. 要求有分
38. 最重要的有分
39. 接續父親
40. 保羅談勞苦
41. 結婚典禮訓辭
42. 規規矩矩
15. 勸戒
澎湖伯講道集(十) ========= 墳墓是埋葬死人的地方。世界上凡有人居住的地方都有墳墓,這可證明死普遍性,正如
【新約】
希伯來書
九章 27節首句:
「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
不但人人都有一死。凡有氣息的活物也莫不皆然。 這樣,人類和禽獸是否完全無異呢?絕對不!不過確有不少人是這樣想的,所以他們生前只在肉體上打主意,以為一旦死了,一切都完了。其實人與禽獸根本不同。連
孟子
都承認這事呢! 他不是說:
「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
嗎?那麼這「幾希」的分別究在何處?我們基督徒都知道,那是在於人有靈魂而禽獸沒有。
【舊約】
傳道書
三章 19~21節:
「因為世人遭遇的,獸也遭遇。所以遭遇的都是一樣,這個怎樣死,那個也怎樣死。氣息都是一樣,人不能強於獸,都是虛空。都歸一處,都是出於塵土,也都歸於塵土。誰知道人的靈是往上昇,獸的魂是下入地呢。」
動物都會死,可是唯有不是動物的動物 ── 人能為同類埋葬、建造墳墓。雖然世上也有動物的墳墓,如牛墓、狗墓,甚至豬墓,但那並不是動物造的,仍然是人為它們造的,所以與人的墳墓的意完全不同。 從人的墳墓和骸骨,可以追溯、瞭解人類生活的過程,以及當時的文化。所以古代的墳墓對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史料。 不但如此,稍具屬靈知識的基督徒都必知道,墳墓與骸骨尚有更高意義的存在。墳墓使人追思、記念故人
(祖先)
、故里
(家鄉)
、故國
(祖國)
,如
希伯來書
十一章13~16節所載:
「這些人
(在世對 神存信心的人)
都是存著信心死的,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卻從遠處望見,且歡喜迎接,又承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說這樣話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個家鄉。他們若想念所離開的家鄉,還有可以回去的機會。他們卻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所以 神被稱為他們的 神,並不以為恥。因為祂已經給他們預備了一座城。」
有人稱墳墓為佳城。其實墳墓並不是佳城,只是在期待「佳城」的暫時安息處。墳墓是信徒在
耶穌
再臨時蛻變的地方。基督徒站在墓園,在消極方面會想到人生前何必過於貪戀世界,在積極方面就會立志及時多作主工。
【舊約】
創世記
使我們認識世界、世人和世事。在創世記中所發生的事,無論是個人的、家庭的、社會的,幾乎都與今天世界差不多。就是今天的世界與當時的世界沒有什麼差異,尤其是人在 神面前的敗壞。所以有人說,
創世記
是萬物敗壞的記錄。
創世記
最後記載是選民寄居外邦 ─
埃及
。最末一節
(五十章26節)
說:
「
約瑟
死了,正一百一十歲。人用香料將他薰了,把他收殮在棺材裡,停在
埃及
。」
故 總統
蔣
公的靈寢暫厝
慈湖
也是同樣的意思,表示此地不願久居。
創世記
五十章25節講得很清楚:
「
約瑟
叫
以色列
的子孫起誓說, 神必定看顧你們,你們要把我的骸骨從這裡搬上去。」
創世紀
是預表敗壞
(死亡)
,
出埃及記
則預表救贖,救贖是包括死人的復活
(以
約瑟
的骸骨搬上
迦南地
為預表)
。 果然這事由
摩西
實現了,據
出埃及記
十三章19節記載:
「
摩西
把
約瑟
的骸骨一同帶去,因為
約瑟
曾叫
以色列人
嚴嚴的起誓,對他們說, 神必眷顧你們,你們要把我的骸骨從這裡一同帶上去。」
神藉這些作為來預表並教育我們對天家的憧憬與信仰。至於將來的事
(死亡與蛻變)
如何發生,
【新約】
哥林多前書
十五章50~54節記載很詳盡:
「弟兄們,我告訴你們說,血肉之體,不能承受 神的國。必朽壞的,不能承受不朽壞的。我如今把一件奧秘的事告訴你們,我們不是都要睡覺,乃是都要改變。就在一霎時,眨眼之間,號筒末次吹響的時候。因號筒要響,死人要復活成為不朽壞的,我們也要改變。 這必朽壞的,總要變成
(原文作穿)
不朽壞的,這必死的,總要變成
(原文作穿)
不死的。這必朽壞的既變成
(原文作穿)
不朽壞的,這必死的既變成
(原文作穿)
不死的,那時經上所記,死被得勝吞滅的話就應驗了。」
基督徒處理先人的遺骨,不要像外邦人只感到人生的虛空與絕望,倒要記起主的應計,而挑旺火熱的信心。
............................................................
**
摘文:
**
**
我的好處不在禰
**
(神)
**
以外
**
「我的心哪!你曾對 耶和華說:禰是我的主!我的好處不在禰以外。」
(
【舊約】
詩篇
十六篇2.節)
在
俄國
有一個音樂家因愛妻病了就跪在病床前流淚。妻說:「我死了你還有鋼琴呢!」但他說:「沒有了你,鋼琴有什麼用?」 在我國也有過這類的故事:「
鍾子期
春秋
時
楚
人。
伯牙
彈琴意在高山,
子期
聽了說:
「巍巍乎志在高山。」
伯牙
彈琴意在流水,
子期
說道:
「蕩蕩乎志在流水。」
子期
死,
伯牙
僻琴絕弦,終身不復彈琴。這些都表明藝術是不能滿足人的心靈的。
............................................................
.............. 澎湖伯講道集 第十冊 作者:
呂春長
牧師
..............
原文著作時間:約1976年8月21日
---- 打字、整理、編輯 ----- 2012年元月 Cairu、
Phil
:::
搜尋
search
進階搜尋
追思與紀念
● 蒙主厚恩七十年 ..... 林東薰長老
● 紀念主內聖徒.... 陳金尊長老
行善建議
行善建議
物資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