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
主選單
講道集
文字整理
講道集選單
第一冊
第二冊
第三冊
第四冊
第五冊
第六冊
第七冊
第八冊
第九冊
第十冊
第十一冊
第十二冊
第十三冊
第十四冊
第十五冊
第十六冊
公義的訊息
澎湖伯事略
登入
登入
帳號
密碼
登入
:::
隨機小語
一個人必須忠於他現在的任務,上帝才會為他安排一個美好的將來。 ........
所有書籍
「澎湖伯講道集(七)」目錄
MarkDown
1. 母愛如神愛
1. 母愛如神愛
2. 安分與知足
3. 信心與忍耐
4. 九牛一毛與鞋中一粒
5. 思念什麼人?
6. 結婚的教訓
7. 悅納的奉獻
8. 有能力跳
9. 力量(一)
10. 力量(二)
11. 列王紀下第五章的教訓(一)
12. 列王紀下第五章的教訓(二)
13. 列王紀下第五章的教訓(三)
14. 列王紀下第五章的教訓(四)
15. 列王紀下第五章的教訓(五)
16. 列王紀下第五章的教訓(六)
17. 長大、長進、長成
18. 盼望
19. 完全人(一)
20. 完全人(二)
21. 可否勉強?(一)
22. 可否勉強?(二)
23. 可否勉強?(三)
24. 苦難
25. 理當如此
26. 伯特利
27. 勇敢果斷
28. 家室(新居感恩禮拜)
29. 留心
30. 疲倦(乏、憊)(一)
31. 疲倦(乏、憊)(二)
32. 疲倦(乏、憊)(三)
33. 疲倦(乏、憊)(四)
34. 疲倦(乏、憊)(五)
35. 疲倦(乏、憊)(六)
36. 耶穌的三受
37. 談祖(追思禮拜)
38. 為神有忌邪的心
39. 看王恩,想神恩(聖餐講章)
40. 受感與拿來
3. 信心與忍耐
澎湖伯講道集(七) =========
「安分守已」「知足常樂」
這兩句,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青少年聽來一定要說是守舊、落伍的東西,應該淘汰了。其實「安份守已」「知足常樂」的觀念未必就是應當推翻的老古董,或被譏為抱殘守缺、早該摒棄的消極思想。 其實「安分守已」和「知足常樂」的真諦人們不全瞭解,它是含有堅守崗位、打好根基、腳踏實地、按部就班、向前進展的積極意義的。 我看過許多人的失敗,都因為好高鶩遠,不重視穩紮穩打,只知「這山望得那山高」,卻忘了「欲速則不達」的古訓,終於後悔莫及,令人惋惜不置。 在傳說中,不知足
(貪心)
和不安分的故事最多,而且那些故事無不引起人們的共鳴和反省,這可證明人人都有不知足和不安分的弱點。下面讓我舉「酒與酒槽」的故事:
純陽子
「
呂洞賓
」,從前是居住在
黃鶴樓
的。後來他回到山上去,幾年的光陰很快就過去了。他雖然一天到晚都閒在山上,乘著風,駕著雲,沒有一點兒憂慮,可是,他的心裡感到非常無聊和寂寞。 一天,
呂純陽
忽然自言自語地說:
「我每天都呆在這裡,看見的不過是日月星辰,接觸的也不過是些雲霞雨露和一些來下棋的道友們罷了;我為什麼不再到人間去看看呢!記得前我曾立志要超度世上所有的人,我想,不如就利用這個機會,到凡間走走,說不過能帶引幾個人成仙也說不定。」
他想了又想,考慮了又考慮,終於決定下山去。這樣他就乘風來到
岳陽
的地方,化裝成為一個賣油的小販。光陰似箭,呂洞賓賣油過日子,這段生涯也將近一年了。 在這一年中 所有來買油的,個個都討價還價,者有些人還嫌呂洞賓的斤兩不足,總是吵吵鬧鬧,可是,令人費解的是在這麼多買賣的人群中竟出現了一個上年紀的老婆婆,她每次來買油,盛滿了一罐的油後,便拿起來走了。她從不再轉身,也從沒有問一句裝得夠不夠,或是可不可便宜些。 這事很使呂洞賓感到奇怪,一天就問老婆婆說:
「老太,凡是來買油的客人,每一個人都希望我賣便宜點,都盼望我再多盛一點給他,可是,很奇怪,就只有你不問半句;為什麼你不想多要些呢?」
這位老太太微微一笑地說:
「我本來就只想要一罐,你現在給我的不正是一罐嗎?這樣我已夠了,也很滿足了,為什麼我要多一點兒呢!」
說完她就走了,但她仍很客氣的請
呂洞賓
到她家裡去坐坐。 隔了幾天,
呂洞賓
不客氣的去拜訪這老太太的一家。她拿出酒菜來請他大吃一頓。
呂洞賓
從下山後,還沒有見到有一位夠資格成仙的,現在他看見這位老太太,認為她是個知足不貪的人,可以成仙,心裡也就決定要超度她。
呂洞賓
在她家前後看看,後來看見她家後面院子裡有一口古老的井子,於是便丟了一把白米下去,並告訴老太太說:「我知道你是個不貪的人,所以才想給你發財。從今以後,只要你把這口進中的水取出去賣,那麼你定會成為富人了。」 說完以後,他就決定回山去,不管老太太一家大小怎樣誠意的挽留,他仍頭也不回的走了。第二天,老太太一大早起床,走到井邊一看,感到非常奇怪:「啊!怎麼整口井的水都變成了酒呢?」她又高興又驚奇。 從此老太太一家大小全靠這井的酒為生,一天到晚來往她家買賣的酒客,斷續不絕,一年的時光,她們變成了當地的有錢人,她已經發了財了。有一天,
呂洞賓
突然又想去看看這位老太太,並想試試她,於是來到了老太太的家。 很湊巧這位老太太出去遊玩,只有她的兒子在家。
呂洞賓
便問他說:「怎麼樣?這些日子,賣酒的生意很好吧!你們的生意一定給你們賺了不少的錢了吧!」 她的兒子搖搖頭,嘆了一口氣說:「好是很好!雖然錢也賺了不少了,可是只有一件事美中不足!」
呂洞賓
覺得很奇怪,便問他說:「什麼事使你不滿意呢?」 他說:「就是沒有辦法取到酒糟飼豬,假如能有酒糟飼豬,豬很快長大,我們不就又多賺一筆錢嗎?」
呂洞賓
聽了這話,心裡很覺得難受,便嘆了口氣說:
「人的心貪得無厭,竟到這種無藥可救的地步,真是太令人悲哀啊!世界上人人都像這永遠不曉得滿足,怎麼能夠讓他人成為神仙! 他們怎會快樂平安的過日子呢!」
說完不聲不響的走到後院撈出他原來丟下去的一把白米走了。 老太太回來,想取酒去賣,可是走近一看,滿井的酒都變成原來的清水了。母子二人這才懊悔起來,但已經太遲了。
道家
曾用許多神仙以富貴試探人心的故事以證明人難以知足。
值得注意的是那些人在一無所有
(清貧)
時倒能心安理得地過知足的日子,到了無所不有
(富貴)
時卻為求更多而日夜不滿與不安了,人心何其矛盾與愚妄!
我們由事實觀察可知,喜樂、感謝、慷慨、大方和知足大多不屬於富人,光復後X市曾有一個田地、房、金錢最多的長老,不但本身變成錢財的奴隸,毫無快樂,而且其吝嗇和對人的刻薄更是罄竹難書,試舉數例以見其一斑: 一、請人代看其空屋,事後竟從薪水扣除房租; 二、托人介紹賣屋,竟拉出兒子來與介紹人分享佣金; 三、藉職務上之便利,將公家一支十一元之針藥假托藥商之名賣我四十八元,毫不念我曾為他義務代兌美鈔之情。 世上像這種在善事上不富足,又且貪得無厭的富戶數不在少,這種人的晚景多數非常淒涼,如上述之長老,失去一切親朋,想到行將入木,愧見恩主,不禁心驚肉跳,沒有平安,更沒有快樂,其淒涼狀十分可憐! 人類不滿現實,不肯安分守已,就是由於不知足的心理作祟,從而生出許多無謂的煩惱,這是多麼愚蠢的事啊!你的幸福與快樂,竟被這不必要的苦悶扼殺,多麼無意義與不值得呢! 譬如你許多朋友都有自用汽車代步,你因能力有限而買不起,因此感覺煩悶和失體面;或者你己有汽車,卻見朋友們擁有的比你的名貴,你一時尚無力換車,因而鬱鬱不休,這都是自尋煩惱,何苦來哉! 如果你老是這樣不斷在不知足的痛苦中過日子,豈不是畢生受煎熬而無法自拔嗎?語云:
「知足心常樂,無求品自高。」
西諺有云:
「如果得不到你所喜愛的,就喜愛你所得到的吧!」
這正是教導我們「安分守己」、「知足常樂」的秘訣。 我和師母出門沒有機車,更沒有汽車,只有腳踏車,可是我們並不為此埋怨,反而為此感謝不已。因為有健壯的腿,比有名貴的汽車更值得感謝;沒有氣力,比沒有汽油更堪憂慮。想到這種種,喜樂和感謝不由就充滿心中了。 我說這話並不是反對人求發展、求進步或享受,乃是說我們絕不可因為別人比自己強而自卑自貶,或自暴自棄。反之,倒要緊緊把握目前的些微基礎,安分守己地努力進取向上。
【舊約】
箴言
十七章24節告訴我們:
「明哲人眼前有智慧,愚昧人眼望地極。」
這話也包含著「安分守己」和「知足求進」的教訓呢。
....................
△易得必易失,不勞而獲難久享。
.........
選
△利字從刀錢從戈,日日殺人千萬多,可憐人自投羅網;錢兮錢兮奈爾何。
.............
警世詩
△東手拿來西手去,別時容易見時難,一錢逼死英雄灘;多少旁人冷眼看。
.............
警世詩
....................
----------------- 澎湖伯講道集 第七冊 作者:呂春長牧師 ------------------
原文著作時間:
約1980年之前
---- 打字、整理、編輯 ----- 2011年11月 Cairu、
Phil
:::
搜尋
search
進階搜尋
追思與紀念
● 蒙主厚恩七十年 ..... 林東薰長老
● 紀念主內聖徒.... 陳金尊長老
行善建議
行善建議
物資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