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機小語

每常你開口時,你的心便在行動。       ........ 

35. 浪子的故事(一)

世界上最著名的詩歌就是【舊約】詩篇廿三篇:「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缺乏……」而最著名的故事則為【新約】路加福音十五章所記載關於浪子的故事。

本章一連記載三個比喻,都是耶穌親自說的,其宗旨與目的都一樣,說明 神如何喜愛悔改回頭的。一個罪人如果肯認罪悔過,神不但既往不咎,完全饒恕,而且還會給他重新做人的機會。

路加福音十五章 1- 2節:「眾稅吏和罪人挨近耶穌,要聽祂講道。法利賽人和文士私下議論說,這個人接待罪人又同他們吃飯。」這裡指出了耶穌做這些比喻的直接原因。

3節:「耶穌就用比喻說」,11節:「耶穌又說……」為何耶穌說了又說?無非表明問題的重要性。因為事關祂生命之目的...尋找拯救罪人,不能不讓人瞭解。

所以耶穌一而再、再而三,不厭其詳地連講三個意義、目的相同的比喻,而且一個比一個切實,如第一個比喻不過百羊失一,第二也僅十銀失一,第三個則二子之中失喪其一,其嚴重性不言可知!這些都是為了說明神對罪人失喪之難過與見其悔改的喜悅。

馬太福音九章 12~13節記載:「耶穌聽見就說,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經上說,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這句話的意思,你們且去揣摩。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

路加福音十九章 10節:「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本文以失羊、失銀和浪子比喻,正是要印證耶穌自己的話!

浪子的故事開頭說:「一個人(或某人)有兩個兒子。」這兩個兒子也可謂兩種兒子:一是孝順的,一是悖逆的;一是善良的,一是惡劣的;一是好好住在家裡的,一是出外放蕩的;一是肯受教誨的,一是不願受束縛的(至少表面上如此)

這「一個人」是誰?就是神,是人類的天父。那兩個兒子又是誰呢?當然是指我們世人。世人雖多,人心又各異,如台諺云「一樣米養百樣人」,可是以基督的眼光來看卻只有兩種人而己,就是事奉神與敬拜偶像的,也就是相信神的和無神論的,喜歡真理和喜歡邪惡的,走天路和奔向地獄的兩種人。

12節首句:「小兒子對父親說,父親,請你把我應得業分給我。」從所謂「應得的家業」的話,我們可以看出這位父親是個家道豐富的財主,說不定還是家財萬貫的富翁,否則那有什麼「應得的家業」可分呢?多少貧寒之家的子弟不但分不到什麼,反而要從父親承接一批債務呢!

生為富家兒子,不虞衣食,無憂享用,真如小神仙。只要謹守父命,克盡兒子本份,討父親的喜悅,自有資格承繼父業,正如這父親對大兒子說的:「兒阿,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31節)。既是這樣,做兒子何必逼父親分家業給他呢?

所以這小兒子在觀念上根本錯了。他把自己和父親劃出界限,分開你我,他不知父親所有的一切都是他的。他只念念不忘他「應得的」,在他心目中只有他應得的家業而無父親,這正是人類悲劇的由來。

【舊約】創世記第三章告訴我們,人類始祖亞當夏娃就是只想吃遍樂園中一切的果子(包括禁果),卻不聽從神的吩咐,也就是他們不瞭解神的心。很顯然的他們以為那棵分別善惡樹上方果子也是他們應吃的。

許多犯罪動機正是由「我應得的」、「我應享的」、「我應有的」、「我應走的」的心理而起。說實在的,人在神面前所應得的是什麼呢?就是死!(參看【新約】羅馬書六章23節)

天上的父神是極其富有的大主宰,稱為萬有之源。宇宙萬物從祂的大能而造,人類所有一切,無論健康、時間、知識、才能、地位、財物、恩賜,無一不是神所賜矛的。正如下面經文所指示:

【舊約】哈該書二章8.節:「萬軍之耶和華說,銀子是我,金子也是我的。」

【舊約】歷代誌上廿九章11~12節:(大衛說:)耶和華阿,尊大、能力、榮耀、強勝、威嚴都是你的。凡天上地下都是你的,國度也是你的。並且你為至高,為萬有之首。豐富尊榮都從你而來,也治理萬物,在你手裡有大能力,使人尊大強盛都出於你。」

然而今日世 人卻多像本故事中的小兒子一樣思想、看法與主張,以為我有應得與應享的權利。他們不僅對父母、家庭、學校、教會、政府要求「民主」、「自由」和「人權」,似乎對神也有同樣要求的傾向。

不願意讓任何人來干涉生活,是現代人的思想型態。此種情形不由使我想起經上說:「他們雖然知道 神,卻不當作 神榮耀祂,也不感謝祂。」(羅馬書一章21節)


-----------------------------
 

  
   
原文著作時間:約1980年之前
---- 打字、整理、編輯 -----  2008年11月 Cairu、Phil


:::

搜尋

行善建議

行善建議

物資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