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機小語

須知 ....學歷與學識不同、知識與智慧不同、長大與長成不同、妄想與理想不同、投機與投資不同、熱狂與熱心不同、亂愛與戀愛不同、教徒與信徒不同 ........       ........呂春長牧師 

24. 吟味古今

最近在靈修讀經時,往往想起一些詩詞名句來印證聖經或與聖經作比較,這裡試舉三句和大家共勉。

一、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兮

才一天不見到她(所愛的人)就好像已經過了三季(一般用法指三年)。一個熱心愛主的基督徒也是這樣,他每日見主(讀經禱告)、每週見主(禮拜),若稍有間斷,心裡就會難過、若有所失。如讀書人所說:「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於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語言無味。」

讀書能改變人的氣質,叫人思想開通、見識廣博、風度大方。敬虔的基督徒天天與 神親密,便會像摩西一樣面容發光,如【舊約】出埃及記卅四章29節記載:摩西手裡拿著兩塊法版(預表新舊約聖經)西乃山的時候,不知道自己的面皮因 耶和華和他說話就發了光。」

孔子論語「述而篇」裡曾說:「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情形則與摩西相反。聖經記載庇亞人甘心受道的緣故說:「這地方的人,賢於帖撒羅尼迦的人,甘心領受這道,天天考查聖經,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新約】使徒行傳十七章11節)

也就是他們不願意一天間斷不接觸真道。總而言之,「一日不見如三秋兮」無論對人或對 神都表示感情濃厚。反之,若「三秋不見從不想」,那便是情斷義絕了。

 
二、人生七十古來稀

杜甫在原詩中感概人之壽命有限,能活過七十的並不多見。既然光景無多,當然要及時行樂。時下出國觀光的老人(阿公阿婆)多數也是有感於人生七十古來稀,遊賞行樂要及時。

留下鉅產給子孫何用?反致互控打官司。奢華宴樂討細姨(納妾)也不宜,不如和老伴(獨行亦可)趁著身體能自由行動時,享受生平勞碌的果實。依照  神的教訓,適度的享受並非犯罪。神允許老人適度、合宜的享受,更願意老人及時多行善事,如【舊約】傳道書九章 9.~10節說:

「在你一生虛空的年日,就是神賜你在日光之下虛空的年日,當同你所愛的妻快活度日;因為那是你生前在日光之下勞碌的事上所得的分。凡你手所當作的事要盡力去作;因為在你所必去的陰間,沒有工作、沒有謀算、沒有知識,也沒有智慧。」

「沒有」等於「用不著」,所以最好還是把今生的工作、謀算、知識、智慧等等趁在世時為  神(主)而用,如【新約】約翰福音九章4.節 耶穌說:「趁著白日,我們必須作那差我來者的工;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作工了。」

摩西說:「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健壯,可到八十歲……」這話也和「人生七十古來稀」相仿。所以一般人在七十歲以上的工作可算是加班,而加班的機會是 神格外的恩典:要不是留機會讓你補償(悔改),便是讓你將來有更多獎賞。這兩樣中無論那一樣我們都應該感謝不盡,切不可白白虛度,辜負祂的恩典。
 
 
三、人到情多情轉薄

一個人如果太多情,情深之後往往會轉為薄情。世上之感情、交情,甚至親情都不足靠,也不可靠。許多男女的眼淚是為伊人情多情轉薄而流,許多父母的心肝也為兒女情多情轉薄而碎,連不少教會的同工(傳道、牧師)都為教會中的情多情轉薄而傷心嘆息呢!

加拉太人保羅何其多情,如【新約】加拉太書四章15節 保羅回憶往事道:「你們當日所誇的福氣(敬畏上帝、愛主的僕人)在那裡呢?
那時你們若能行,就是把自己的眼睛剜出來給我也都情願;這是我可以給你們作見證的。」


可是接著在16節卻不得不悲憤地說:「如今我將真理告訴你們,就成了你們的仇敵麼?」變化何其大且速也!保羅加拉太教會對他情深情轉薄而難過,更使他百思不解的是:「我把真理告訴他們,他們為什麼反離棄我、視我為仇敵呢?」

保羅的遭遇,成為今日那些為真理勇敢奮鬥而受苦者的安慰。為何人到情多情轉薄,尤其對那些忠於真理的人呢?試舉十大因如下:

一、人性的軟弱 ------- 有棄舊迎新的傾向;
二、發現對方的缺點而抹殺一切的優點;
三、把親情、友情放在真理之上;
四、為名利而不顧是非;
五、本來就沒有不變的真理原則;
六、經不起外界誘惑、煽動、分化,如保羅加拉太人所警告的:

「那些人熱心待你們,卻不是好意,是要離間你們(原文作把你們關在外面),叫你們熱心待他們。」(【新約】加拉太書四章17節)有不少做母親奇怪她的兒子結婚後變得那麼厲害 .....她的話什麼都不聽。殊不知她的兒子對另一人(媳婦)卻什麼話都聽呢!

七、遷就多數人的看法(所謂「西瓜倚大旁」)
八、體內有一根反(叛)骨,早晚必背叛。(如三國時代魏延你對他所付的情愈深,他叛得愈狠;
九、不甘寂寞,非成群結黨不可;
十、貪生怕死,只能同甘不能共苦。

單就以上這十種類型而觀,世人情多情轉薄的事例之多也就不足為怪了。但世上真情還是可以找得到的,只要一個人有路得的精神(不管對 神或對人),他(或她)便不會情深情轉薄,從她對孤苦無依的婆婆拿俄米說的話可為證明,她說:

「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隨你。你往那裡去,我也往那裡去;你在那裡住宿,我也在那裡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你的神就是我的神;你在那裡死,我也在那裡死,也埋葬在那裡;除非死能使你我相離,不然,願耶和華重重的降罰與我。」(【舊約】路得記一章16~17節、參看【新約】約翰福音六章66~71節)
 
 
 
 
 

.....................
 
 
原文著作時間:約1990年3月之前 ---- 打字、整理、編輯 ----- 2009年12月 Cairu、Phil


:::

搜尋

行善建議

行善建議

物資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