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機小語

神有時帶領我們經過死蔭的幽谷,好叫我們認識這道路,也懂得怎樣來帶領別人經過這幽谷而進入光明。我們想要得到安慰,使用我們所曾受到的安慰去安慰別人,我們擦乾了別人的眼淚,自己的眼淚也就止住了。       ........梅爾 

22. 處世知識

今天讓我們來思考一些處世方面的知識,亦可謂常識(應該知曉的一般知識或平常的知識)。有人不贊成甚至反對傳道人在講台上講倫理、道德或修養的等一類的話,理由是,牧師應該解釋聖經、傳講天國的奧秘、指導信徒屬靈的生活才對。

未知他們是否知道,聖經本是 神啟示人,以人的話語(文字)、人的事情(世事)寫出來叫人讀了能夠瞭解的一本書呢?就以四福音書而言, 主耶穌所說的,大多是地上世人的事,連【新約】馬太福音十三章講論天國奧秘也都以人人容易明白的事來比方。

儘管如此,還有不少人聽不懂呢!誠如 主 耶穌對尼哥底母說的:我對你們說地上的事,你們尚且不信,若說天上的事,如何能信呢?(約翰福音三章12節)

所謂屬靈的好牧師或稱為信仰純正的牧師(信徒亦然),並不是口口聲聲靈界的奇景、天上的福樂,叫人迷醉於死後的世界,竟忘記現在自己的腳站在什麼地方。我們既腳踏在地上、做為世,便要盡世人的本分。

耶穌並不叫我們做天上的光、天上的鹽,而是叫我們做世上的光、地上的鹽。(參看馬太福音五章13~16節)我確信在永世裡(天國)的聖徒都是曾在世上腳踏實地(非如受催眠術的人懸浮於半空中)而好好做過人的。所以今生努力作 神所喜悅的人,比每天學作天使飛翔、或夢遊天國更重要。言歸正題,今晚所要說的信徒處世知識有二:

一、當面與背後

我曾以「善用稱讚」為題相勉。試想稱讚人是在當面還是背後好呢?常識告訴我們,一個人如果真有長處,你想誇獎他,與其說在當面,不如說在背後;一個人如果真有短處,你想指責他,與其說在背後,不如說在當面。

當面稱讚別人的長處,對方的高興有限;背後揭露別人的短處,對方(除非有過人的涵養)的憤怒卻是無窮的。閒談別人的是非,不要以為言者無心、水過無痕。這種傳播最快,傳話者津津有味,聽話者刺骨椎心。教會中的問題,也多由於人與人之間的背後是非傳來傳去而惹起。

所以我們看弟兄姊妹行為上有什麼不對,足以影響教會名聲、神的榮耀,要想忠告勸阻,還是當面說好。【新約】加拉太書二章11節 保羅說:「後來磯法到了安提阿,因他有可責之處,我就當面抵擋他。」是一好例子。

拿單大衛的犯罪也是當面加以責備的。如果他只在背後散播宮中的「腓聞」,結果必定迥然不同。不僅大衛不可能悔改,恐怕連拿單的性命都難保了。古人說:「贈人以言,重於珠玉;傷人以言,甚於劍戟。」背後論短,非出愛心。若有愛心,何不當面諫勸呢?
【舊約】箴言廿七章 5.節 說得好:「當面的責備,強如背地的愛情。」

 
二、認識時代

許多人身處現在這個時代,卻不清楚認識這個時代。不少人為兒女對父母的忤逆、為青少年對老一輩的不尊重、或為現社會各種歪風而唉聲嘆氣,就是由於對時代(時勢)的認識不足之故。

古人說:「入境問俗。」那麼,我們處在這個時代,也該知道這是什麼時代啦!有一句流行的話說:「若要問別人能為你做什麼,先要想你能為別人做什麼。」這話正揭表露這個時代的特色,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試舉數例如下:

一個年青人由鄉下來到台北,人地生疏,在向人問路時多半遭到白眼。起初他不明白為什麼,後來才發現,原來城市人問路要先說一句:「謝謝你!」然後問:「到 XX街 XX段朝那裡走?」才容易得到對方的樂意指引,不像在鄉下問路,可以在得到答案之後才道謝。

另一個鄉下來的年青人想到街角的小店去借打電話,有經驗的朋友便教他道:「你在走進店門前就要把兩塊錢拿在手裡,高高舉起,讓老闆看清楚,知道你一定付費,而且加倍。這樣他便會笑嘻嘻的把電話推過來了。」

再看賣牛肉麵的,從前他們會把牛肉埋在麵下面,為了讓它更可口 。可是現代可不行,一定要把牛肉擺在上麵上面(管它是否又乾又硬),讓顧客第一眼便看到牛肉。這樣生意才保得住。

還有一項,現代人在要求別人合作做一件事時,不是開口說:「你幫我一個忙好不好?」那已經是我們祖父時代的語彙了。到了這時代,你得先告訴對方,如果他參與,可以得到什麼利益,下一步才說明他得付出什麼。

在美國電影裡面有太多這樣的鏡頭:一個人想邀集幫手時,第一句話總是:「喂,想賺五十塊錢嗎?」別以為那是天方夜譚,那也是我們社會發展的模式呢!

基督徒應認識時代,洞察社會人心,跟時代進步。像以上所舉那些事實,我們必須知道,更可以使用,不過我們要注意行止的程度,如【新約】以弗所書五章16節說:「要愛惜光陰,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

基督徒有豐富的處世知識也是 神的恩賜,所以萬不可因此而減少信靠仰望 神的心,或被誘惑而錯用處世知識,而招致連無知識的人都不如的後果。

基督徒認識時代,但不可傚法世界,如【新約】羅馬書十二章 2.說:「不要傚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樂的旨意。」不過,基督徒既要得人,在世上總要有人認識人的知識。(參看【舊約】箴言十一章30節末句、【新約】哥林多前書九章19~23節) 
 
 
 

.....................
 
 
原文著作時間:約1990年3月之前 ---- 打字、整理、編輯 ----- 2009年12月 Cairu、Phil


:::

搜尋

行善建議

行善建議

物資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