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機小語

悔改的原意是「改變意志」。這不是單單接受新的意見,乃是將內心整個的態度改變了。       ........ 

12. 再談因果

許多人只知道佛教講因果,卻不知基督教也講因果。不過佛教偏重現世報與來生報。現世報就是今日作,他日(也許是不久的將來)報。所以說:「睜開眼睛等著瞧。」來世報則指今世之事於死後轉世時了以報復(同理,前世之事則在今世報復)

在現世報而言,不孝父母者不久必遭其女不孝之對待。在來生報而言,前世你欠某人的錢不還,今世他就生為你兒子(討債子),頂撞你,叫你悲傷苦惱,而且把你的財產揮霍掉,甚至把你氣死。

這種說法非常危險,因為它會被惡人用為藉口而心安理得地為非作歹。例如不肖子可對父親說:「不錯,我是討債子。你可知道前世欠我多少錢嗎?告訴你,至今我所用去的都還不到一半的數目呢!」

野蠻的丈夫也對太太說:「你該知道,我是來向你報復的。你別裝蒜!前世你不是三妻四亡嗎?怎麼現在還敢怪我娶姨太太呢?我揍你也不過是討回挨揍的一點利息而已。照理你還應該感謝我的寬宏才對!」

多少強盜土匪喪心病狂(如開槍打死華銀襄理林永泉之行為),不受良心苛責,就是受比種心理的影響。他們還自以為這是天理循環,使他們得以向「受害人」討回公道呢!

基督教也相信因果,因為從物理方面(參看【新約】加拉太書六章7.節)、人情方面(參看【新約】馬太福音七章12節)、國法方面(參看【舊約】申命記十九章15~21節)、天道方面(參看【舊約】耶立米書十七章10節)來看,因果都有其必然性。

不過基督教對因果之看法與佛教有明顯的不同處:

一,基督教雖然相信自然因果,卻更相信  神有公義的審判;

二,基督教相信最公最義的報應(審判、賞罰)必須到  神的面前。所以此時在世上有義人受苦,甚至不得善終之事,不足為怪;

三,基督教不相信輪迴轉世的來生報,因為此說可能縱容壞人(不必對今世之所為負責而諉諸於前世之因)而叫受害者一切認命而悲觀消極、自暴自棄。

亞當為什麼被趕出伊甸園?因為他犯了罪不但不承認、不悔改,而且力圖卸責,如【舊約】創世記三章12節 亞當回答  神說:「你所賜給我與我同居女人,她把樹上的果子給我,我就喫了。」

他把犯罪的因由推給  神,意謂要不是你造了那女人,我怎麼會犯這罪呢?我們可以想像,假設  神沒有賜他一個女人的話,他必會辯說:「我因為孤寂無聊,才不得不和撒但談話,不知不覺才吃了禁果。倘若我有個伴侶,必能互相勸戒提醒,不致犯罪。

你為什麼不造一個女人給我呢?」這就是人的狡詐與剛硬,事情作得好都歸自己的功勞,出了差錯則把責任(罪)推給別人。我這十來年所受的苦,就是由此(人的狡詐剛硬)而來。

以十字園一案為例,我們參加會議,提出問題,要求解決而不可得。退而求其次,僅要求聲明事實,仍被指為無理取鬧;我們退出,則說我們為何不出來說明;不繳納負擔金則說是犯罪,比竊佔公產更甚;我們說,公產不可私佔,他們就說:「你們畢竟也是醉心於財產(產業)」;我們聲明放棄權益,他們更轉口說我們對不起後代子孫,且說我們不要,他們要。

更毒辣的是把問題的因與果全歸之於呂某某,說:如果沒有呂某某,必不會發生所謂十字園問題 。就算問題發生,也必早已解決了。

誰都不能否認,現代人最怕的是新聞記者。因為他們的報導攸關利害與生死,所以萬萬不可得罪。而教界的傳聲筒就是牧師(新聞記者以筆寫,牧師用口說),牧師所造成的輿論會使任何孤立的牧師都站立不住。

我承認這是事實,最近赴美,在洛杉磯的幾位老知交都驚訝地問我:「你到底作了什麼?從台灣中部來的牧師都議論你的是非。」
(那些人從美國回台時,也會說呂某某在美國風評很差)

最近由台神畢業受派至彰中新水教會當傳道的陳賢豪君曾來訪問我,對我說:「全省信徒許多人認識你,並尊敬你。可是有些中部或和中部有關同工卻對你沒有好感,是什麼緣故,你知道嗎?」我當然知道其中的緣故,就是
一,我對XXX沒有興趣(不附和投機)
二,我對十字園過於關心(因義正詞嚴)

我也知道自己比別人確實傻了些,如教會給我加薪,我自動拒絕接受;江執事電話提及兩處牧師館的報費均由教會支付,我回答我要自付;某執事對我說,老牧師超齡了,教會免負擔每月一千五百元的保險費,所以應該每月貼補你一點醫藥費。

我卻嚴禁他把這事提出於長執會。我相信,做傳道人稍為傻些並無不對,更不為此後悔。不過為了十字園問題而累及妻兒則有些不忍,如柳原教會阿慎長老前些時曾對我說:「則望呂牧師能稍為……(欲言又止),讓牧師娘好做人些!」

言下之意,她必是從市內同工處聽到我有什麼不容於人、大逆不道的行徑了。也許牧師娘也早已風聞一些傳言,並從裡裡外外一些跡象而有警覺,最近時常勸我,儘早離開忠孝路教會,以免妨阻教會的發展 .... 實現與世界大同。

為此我心裡極度難過。終於求  神讓我學  主耶穌禱告說:「父阿,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參看【新約】路加福音廿三章34節)

又說:「父阿,他們精神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參看【新約】馬太福音廿六章41節)前句是為問題教會和同工們,後句則為忠孝路教會的長執和信徒。
 


.....................
 
 
原文著作時間:約1988年之前 ---- 打字、整理、編輯 ----- 2009年9月 Cairu、Phil


:::

搜尋

行善建議

行善建議

物資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