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機小語

習俗是愚者的法律       ........凡布魯 

32. 家鄉

人總是愛慕、懷念自己的家鄉,那怕它多麼偏僻、落後也不會引以為恥。在有生之日想念家鄉、回憶家鄉、愛護家鄉不但是人之常情,必也是   神賜給人的本性。

聖經記載   耶穌不忘回到自己的家鄉(參考【新約】馬太福音十三章54節、馬可福音六章1.節、路加福音四章23~24節),可見家鄉是親切又難忘的。

有人為新設街路名稱聲嘶力竭地奔走,只不過為了讓他喜愛的家鄉名字被採用罷了。我的講道集取名「澎湖伯」,當然也是為了紀念我的家鄉 --- 「澎湖」,我的心事聰明的讀者一猜便猜中了。

台北市臨沂街從前是一條僻靜的街道,有一個臨沂人被這街名吸引,就來搭蓋了幾間木板屋住下去了。這種違章建築當然是地主們的眼中釘,也是都市計劃的大患。

所以不斷有人勸他搬家或迫他搬家,或利誘他搬家,他卻一概置之不理。因為他說他是臨沂人,他要住在臨沂街,而且最大的願望是在臨沂街買一棟房子。

可是臨沂街的房子不是他能買得起的,所以問題只有一直拖下來。有一天他的違章建築起火了,而且火勢很大。別人都認為沒有救了,他卻奮不顧身地撲救,雖然滿身是傷,總算保住了房子的一半。

他躺在醫院裡養傷,來探望的親友都說他傻,他閉上眼睛不加分辯。心裡卻說:「你們那裡知道我的苦衷?依照政府規定,違章建築如被火燒光,不准在原地重建。所以我拚了命也要救火保住房子。我非住在這街上不可,我不能放棄這個地方。」

後來台背市日漸繁榮,臨沂街也跟別處一樣,高樓大廈接二連三蓋起來,違章建築也越來越有礙發展與觀瞻了。這位老兄終於省悟到死佔別人土地其實損人不利己,便同意接受補償,拆屋遷居。

他到了東部,找到一個正在開發中的小鎮,買了一塊地,跟建築商合建了幾棟房子。這些房子所面臨的街道也是剛剛開闢的,還沒有命名呢。經過了一番奔走後,地方政府接受了他的建議,把這條街道定名為「臨沂街」。

當工人來竪立路牌時,他站在一旁觀看,竟激動得雙膝發軟,幾乎要跪了下去,叩謝蒼天!兩行熱淚,滔滔不絕,更不用說了。多麼感人的愛鄉之情啊!這人的心情和舉動,我敢說有深切的了解。

家鄉誠然可愛,這世界是否我們的家鄉呢?讓我們讀一首詩便知答案。
聖詩二三四首一節:
「我如出外人客,天是我,世間不是祖家,天是我家。勢面危險憂悶,現在不時相近,天堂我亦有份,天是我家。」
三節:
「無論遇着何事,天是我家,我心全無掛慮,天是我家。路尾的確歡喜,俾主接納上天,天堂久長居起,天是我家。」
這一首詩是根據【新約】哥林多後書五章1.~4.節的信仰而作的,全都是 保羅所說的話:

「我們原知道,我們這地上的帳棚若拆毀了,必得   神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我們在這帳棚裡歎息,深想得那從天上來的房屋,好像穿上衣服。倘若穿上,被遇見的時候就不至於赤身了。我們難這帳棚裡,歎息勞苦,並非願意脫下這個,乃是願意穿上,好叫這必死的被生命吞滅了。」

保羅之所以不怕死而拚命的作工,甚至以死為「好得無比」的理由【新約】腓立比書一章23節)。就是他確信主   耶穌的應許:「我在那裡,叫你們也在那裡。」約翰福音十四章3.節末句)因此之故,死對 保羅而言,是回到與主同在更美好的家鄉,是寤寐以求,而不是像一般人千方百計逃避的。

腓立比書三章20首句保羅說:「 我們卻是天上國民。」既然如此,我們在地上可算為天僑,僑居於世區區數十星霜而已,天國才是我們的家鄉,才是我們永住之處。有了這樣的確信,當我們唱聖詩四七八首說:「迷路的人要行倒轉,朝覲咱的天父。恩典慈悲遍滿全地,福氣久長無廢。」便會禁不住下充滿喜樂盼望的眼淚來。

我們離世,就是返回家鄉。這家鄉的一切都比這世上好,如【新約】啟示錄廿一章4.節這樣描寫:「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世間事)都過去了。」本節有極寶貴的啟示:

一、神是充滿慈愛的天父,為歸回天家的兒女擦乾眼淚:
、「一切的眼淚」表示世上的痛苦極其繁多;
三、女不再有的那些事都是世上不能沒有的;
、「都過去了」表示完全解除了憂懼,儘可放心享受永世的平安與福樂。

最後讓我們從【新約】希伯來書研讀舊約時代信仰先輩,對屬靈家鄉所抱的信心來共勉:

「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並沒有得着所應許的,卻從遠處望見,且歡喜迎接,又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說這樣話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個家鄉。他們若想念所離開的家鄉,還有可以回去的機會。他們卻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所以   神被稱為他們的   神,並不以為恥,因為祂已經給他們預備了一座城。」希伯來書十一章13~16節)
   
   
.................................................
 
 
 
..............  澎湖伯講道集   第十三冊   作者:呂春長牧師 ..............
 
原文著作時間: 1980年左右  ---- 打字、整理、編輯 ----- 2013年 2月 Cairu、Phil


:::

搜尋

行善建議

行善建議

物資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