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機小語

假如你要鄰舍認識基督像什麼,先讓他們看見,基督使你像什麼       ........ 

18. 夢

台語盼望的與作夢的同音。有人說,人生應有盼望(期望、希望),但是不可作夢。我卻不同意這樣的說法,因為「望」與「夢」有極密切關係,甚至可謂同一事物兩面:一為晝間的心思,一為夜裡的夢境。「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正好說明此一現象。

胡適說:「人生怎可沒有夢呢?夢裡有憧憬,夢裡有希望,夢裡有鳥語,夢裡有花香。人生一旦不再有夢,等於宣告活潑生命的死亡。即使夢的是那不可能的夢,也會是美麗愉快的。」

年青人固然不可無夢,即連老人也需要有夢。使徒彼得於耶穌復活的五旬節 證道中引述舊約先知約珥的話說:「神說,在末後日,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你們的兒女要說預言;你們的少年人要見異象;老年人要作異夢。」(【新約】使徒行傳二章17節)

「夢」雖然被形容為虛無不實、醒來一場空的意思 ,可是它也作為希望和理想的積極像徵,所以【舊約】箴言廿九章 18節首句 說:
「沒有異象(或作默示、夢兆),民就放肆。」「放肆」與「遵從」正好相反,所以那些對將來沒有理想、抱負、期望,只顧肉體、只顧眼前如以掃參孫之輩,便不可能遵從 神的律法和命令了。

夢者,望也。人生不能無夢,也就是人生不能沒有盼望、沒有遠景,因為那樣太無意義、太可憐了。正如保羅說:「我們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眾人更可憐。」(【新約聖經】哥林多前書十五章19節)

彼得也說:「凡有血氣的,盡都如草,它的美榮,都像草上的花;草必枯乾,花必凋謝。」(【新約】彼得前書一章24節)這話正印證了保羅所稱的「可憐的人生」

有個同庚老友告訴我,他最近常常作天上的夢。在夢中看到看景,如天上的房屋、天上的街道、天上的交通等等。他是很理智的,知道那不過是一個夢,跟一般的夢一樣不是真的,所以各人所作的天上之夢也都不相同。

可是他卻為老來能常作天上之夢而喜樂,因為他確實常在思念天家,尤其是先他而去老伴 .....太太。他還說:「像我們這樣年紀,夜間所夢的若是美食色,那就太不應該了!恐怕只會加速老命的了結而已。」

我引述老友的夢,絕無意要青少年跟離天家不遠的老人同樣夜夜都作天國夢。可是總盼望青少年為基督的福、為上帝的國有異象(夢),肯把學業上的知識、婚姻的良伴、事業的成就(財富)為恩主擺上。青少年若有這樣的夢,便堪稱為新約時代的約瑟了。
(參看【舊約】創世記三十七章5.~11節)

約瑟的夢不是空幻妄想,像有人仰望明月、向它招手叫它掉下來。他的夢是像美國的太空研究、日以繼夜的努力、終於登上了月球。我們查考聖經,便知道約瑟為要實現他的夢,對 神的信心何等堅定、對父母如何孝順、對兄弟如何友愛、對苦難如何忍耐、對誘惑如何克服、對工作如何認真、對主人如何忠心,而在獲得成功時更是如何的謙卑。

可見,成為人們笑柄的空夢(癡想)與從夢獲得啟示,而決心下工夫把這個夢(神的默示)實現出來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

保羅說:「盼望不至於羞恥。」(【新約】羅馬書五章5.節首句)多少被磯笑為作夢的人,他們的夢也同樣不至於羞恥,因為他們的「夢」是「信」的同義詞,如【新約】希伯來書十一章 說:「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

多少發明家的發明是從夢中得來的。聖經不也常常記載 神藉著夢把事物的奧秘或祂的旨意啟示於人嗎?舊約聖經不必說了,就是新約聖經也有不少,例如  神在夢中向約瑟(耶穌的養父)顯現,叫他「不要怕,只管娶過你的妻子馬利亞來。」(【新約】馬太福音一章20節)

還有東方博士因在夢中被 主指示,不要回去見希律(【新約】馬太福音二章12節)
還有彼拉多的妻子說:「這義人的事,你一點不可管;因為我今天在夢中,為祂受了許多苦。」馬太福音廿七章19節)

有人問,為什麼今天 神很少像聖經所記載一樣;用夢來啟示信徒們,尤其是祂的工人(牧師)呢?我想理由之一是現在有人完整的聖經和聖靈的亮光,已無此必要;其二恐怕是因為我們的敬虔和信心不夠之故。

人生不可無夢,這話真正的意思是指人生在世不可無抱負、無理想、無期望。正如有人說:「夢那不可能的夢,走那勇者不走的泥濘,忍那不能忍的愁苦,觸那不能觸到的星星。」意即鼓勵人心懷大志,去突破困難。

最後我們也必須知道,一般的夢都是指無影虛幻、愚昧人的癡心妄想、無根可尋之事物,如古人說:「人生如夢」、「世事一場大夢」、「夢裡不知身是客」……都是提醒人不必為諸多世事爭執計較。

至於那些熱衷「大家樂」(一種賭博性的投資、現今為「彩券」、「股票」....等)的人,相信在夢中濟公指的號碼而孤注一擲、結果輸得走投無路、家破人亡,便是毀在撒但所佈置美夢中。所以基督徒不可亂作夢,更不可濫信夢,但卻應有不至於羞恥的夢,像約瑟所曾作過的。(參看【舊約】創世記三十七章10~11節,四十二章6.節,四十三章26節,四十四章14節)

....................


 
 
原文著作時間:約1988年之前 ---- 打字、整理、編輯 ----- 2009年11月 Cairu、Phil


:::

搜尋

行善建議

行善建議

物資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