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根建造的精意是叫我們繼續不斷的打根基和生長,永不止息,正如保羅說的:「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 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名我來得的獎賞。」(【新約】腓立比書三章13~14節)。
保羅尚且如此兢兢業業,不敢懈怠,何況我們呢?以下就讓我們來思考生根建造不可不知的幾項原則:
一、在基督裡
教會對信仰靈性的建造若不在基督裡,是非常危險的。例如有的教會看來相當團結合作,表面好像頗為興盛。其實裡耳充滿了世俗作風的墮落,做牧師不但不敢去碰它,甚至像律師黃牛一樣昧著良心編出神人共憤的歪理來袒護犯罪。此種「建造」顯然只會帶來大災禍。
所以必須謹慎,要把根基建造在基督(神)裡面,更不可有惡根,如【舊約】申命記廿九章18節說:「惟恐你們中間,或男、或女、或族長、或支派長,今日心裡偏離耶和華我們的 神,去事奉那些國的神(外邦的偶像),又你們中間有惡根生出苦菜和茵蔯來。」
在基督裡面生根建造的表現就是聽道而行道,如【新約】馬太福音七章24~27節 耶穌說:
「所以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在磐石上。凡聽見我這話不去行的,好比一個無知的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並且倒塌得很大。」
又【新約】哥林多前書十章4.節末句說:「那磐石就是基督。」我們要生根建造在主裡面,也就是在這磐石上面。
二。節節增高(長)
【新約】彼得後書一章5.~8.節:「你們要分外的慇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識;有了知識,又要加上節制;有了節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有了虔敬,又要加上愛弟兄的心;有了愛弟兄的心,又要加上愛眾人的心。你們若充充足足的有這幾樣,就必使你們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不至於閑懶不結果子了。」
道無止境,不可自滿。要節節增高、日日進步。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靈性亦然。
三、多喫乾糧(靈糧)
【新約】希伯來書五章13~14節:「凡只能喫奶的,都不熟練仁義的道理,因為他是嬰孩。惟獨長大成人的才能喫乾糧,他人的心竅習練得通達,就能分辨好歹了。」
分別善惡、明辦是非,必在真理上、公義上求。真理與公義在感受上比恩典與慈愛為硬,可稱之為乾糧。多少信徒只能接受稱讚,不能接受責備,便是只會吃奶,不會吃乾糧之故。
富家子弟牙齒不好,由次多食糖果。教會如果不講公義,只講愛心,信徒必在靈性上掉光了牙齒,只能啜飲流質食物,而無法咀嚼較硬的固形物,對生長建造必有惡劣的影響。
四、追求知識
屬靈之人往往鄙視知識,實際上知識能幫助思考,思考則可鞏固信心。基督徒對處世為人之道也有老練的必要,保羅對各教會多有此項勵勉,如【新約】歌羅西書三章 10節說:「穿上了新人,這新人在知識上漸漸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
腓立比書一章 9.節說:「我所禱告的,就是要你們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
講愛心的基督徒(傳道人)最大的危險是忽略知識與見識。他們往往以愛燒滅公義的火,助長罪惡的蔓延。他們為愛其人,便連其所犯方罪惡也可以愛(寬容),殊不知他們的愛適足以害其人。
他們視攻擊罪惡為沒有愛心,所以絕不敢對罪惡的事有所指責,最多只是像和尚唸經應應景,並無具體對像和事物,他鬥拳像打空氣的(參看【新約】哥林多前書九章26節)
五、察驗神旨
【新約】以弗所書五章 10節:「總要察驗何為主(神)所喜悅的事。」【新約】羅馬書十二章 2.節:「不要傚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 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察是細看、仔累查考事理;驗是求證事實,觀其對否。勿促武斷者,難免錯誤;明知真相而故意把是非顛倒、一味求人喜悅的,更應罪加一等。
六、順序生長
生長快速然很好,但過速則往往不夠堅實。身體發育、智慧增加都應隨著年齡漸進,才算正常。如果有人九歲長鬍子,十二歲便想結婚,能算正常嗎?屬靈的生根建造,也當如此。
知道神是漸漸知道,知識方面也是漸漸的更新,靈性當然也像嬰孩由吃奶而漸次生長(彼得前書二章2.節)。連耶穌都不是「生而知之」者,祂十二歲在眾教師中間就是一面聽、一面問的(路加福音二章46節)。
其後如何繼續追求,我們雖不得知,但是祂一直到三十歲,才開始傳道(路加福音三章23節),可知靈的生根建造也不是一蹴可幾的。語云:「三十而立。」就是這樣的道理。人當由坐爬而站、走、跑、跳、飛,一步步的循序漸進才可以,所謂「進步」正是此意。
---------------------------------------
原我們都在基督裡如上述的生根建造。
△理想日子....................凡配稱為理想之事物,必有善美本質。(奧斯汀)
△成功氣氛....................世界上事物沒有絕對的成功,只有不斷的進步。(史悟夫)
-------------------------------------------
原文著作時間:約1985年之前 ---- 打字、整理、編輯 ----- 2009年4月 Cairu、Ph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