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仙人打鼓,也會出錯。」這句話可以安慰那些非故意犯錯的人,也旨在勸人饒恕那些不經心犯錯的人。犯錯和犯罪本質上並不相同,主要在於動機之差別。
孔子曾說:「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意謂人難免有過,而過各有所偏的一面。有人過於寬厚,有人過於刻薄。看他過在什麼地方,就可知其內心之仁不仁了。
彼得是個心直口快豪邁的人,四福音記載他犯過錯的地方特多。在人的標準他一定會被記過,但 主 耶穌似乎沒有記他的過。因為他雖常犯過錯,他的動機卻都不錯(不差),所以主耶穌仍然愛他,且交付他重任。(馬太福音十六章 18~19節,路加福音廿二章 32節)
彼得如果在今天教界當一位牧師,他必被公認為魯莽的,不適擔當大任的一類。倘若他與猶大服務於同一公司的話,無疑的猶大必獲董事長的賞識倚重,步步高陞。
而彼得由於心浮氣躁,口不擇言,容易得罪人,雖然愚忠可取,起碼的職位大概可以保住,要陞遷就難講了。所以他必永在猶大之下,並且永無出頭指望。
猶大在人看來是個大善士(慈善家),如【新約】約翰福音十二章 4.~6.節 記載:「有一個門徒,就是那將要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說,這香膏(馬利亞所獻上的)為什麼不賣三十兩銀子賙濟窮人呢?(猶大很清楚一瓶真哪達香膏時價多少,可換購多少錢)他說話說,並不是掛念窮人,乃因他是個賊,又帶著錢囊,常取其中所存的。」
憑他那一句「為什麼不賣三十兩銀子賙濟窮人呢?」已經是夠令人肅然起敬了。當初猶大如何擔當會計(管錢)重任,理由固然很多,也許是毛遂自薦,也許由同伴推舉。
總而言之,他平日的表現必是個清廉的君子,份外之財絲毫不取。除洞察人心的 主 耶穌以外,誰又能看出在他假面具之後的真面目呢?
相信猶大跟隨主耶穌三年半期間中都沒有什麼犯錯(尤其在言語上)的記錄,幸好耶穌乃道成肉身的神,能看透人心,否則憑外貌取人的話,恐怕掌握天國鑰匙者必非猶大莫屬矣!
從福音書觀之,誰都知道耶穌最恨惡的罪就是假冒為善,主看假冒為善決不只是過錯而已,倒是極其可憎的罪惡。主耶穌之所以愛彼得、赦免彼得、重用彼得即因祂知道彼得犯過錯之重機都出於真誠、坦率、可謂瑕不掩瑜也。
現在就讓我們來看彼得犯過錯的動機吧!
一、當耶穌明言祂必須上耶路撒於去,受長老祭司長文士的苦並且被殺死時,彼得便拉住耶穌說:「主阿,萬不可如此,這事必不臨到你身上。」(馬太福音十六章22節)為此而被耶穌斥責為撒但、為絆腳石、只體貼人的意思,不體貼 神的意思。
但彼得在當時總不能說:「你去死沒關係!我們依照你的教訓,已能獨自工作了。」
他體貼人的意思正表明他對主的愛。至於那些沒有人情味的所謂「屬靈生活」,要不是虛偽造作,便可能是人性或精神有問題,實在不值得傚法。
二、當耶穌在山上變貌,又有摩西和以利亞一齊向他們顯現時,彼得便向主建議說:「拉比,我們在這裡真好!可以搭三座棚,一座為你,一座為摩西,一座為以利亞。」(馬可福音九章5.節)
彼得把摩西、以利亞(只是被造的人而已)拿來與 神的獨生子耶穌(彌賽亞;即救世主)相提並論,顯然是犯錯了。但是這個過錯卻令人頗覺甘甜,總比那些在心目中只有人的地位而沒有神的地位者強多了。
有人告訴我,某弟兄常對耶穌禱告說:「主阿,願我會愛你如同愛自己的妻兒一樣!」這樣的禱告顯然錯了,耶穌不是要求信祂的人當愛祂過於愛父母、妻子和兒女嗎?我的回答是:「錯是錯了,然而他誠實卻非常可愛,總比言過其實好。」
三、當耶穌為門徒洗腳時,彼得拒絕說:「你永不可洗我的腳。」耶穌說:「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分了。」彼得聽見這話,就要求耶穌說:「不但我的腳,連手和頭也要洗。」(約翰福音十三章8.~9.節)
彼得起初拒洗,乃自覺不配;後來求洗,則為了與主有分。雖然前後都錯了,卻皆顯出他的天真和誠實。由此更可見其心地單純,所以這樣錯毋寧說是可愛的。
四、彼得三次不認耶穌(馬太福音廿六章69~75節),後人難免責怪他忘恩負義,太不應該。但這事是耶穌所預知,也是耶穌所默許的。其實主耶穌反而不願見他憑血氣之勇,挺身而出,徒然犧牲,於事無補也。
主耶穌早知彼得一聽雞叫,必痛哭悔改,所以對他沒有半句斥責,反勉勵他說:「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路加福音廿二章32節) 不但不嫌棄他、開除他,反而寄以重任,主必定是非常滿意他那勇於認錯的精神。(可與大衛王勇於認罪相媲美)
五、當耶穌被圍捕之時,彼得拔出身上所帶的刀,削掉了祭司長的僕人馬勒古的一隻耳朵(約翰福音十八章10節)。這種舉動雖然不合乎主耶穌無抵抗主義,然而卻是出於愛護主的赤忱,不但可以原諒,更是值得欽佩的。
彼得此舉與摩西眼見同胞受無理之欺壓憤而殺死敵人,同樣是富有正義感的行動,體貼人心的主是不會深責的。總之,人生在世誰能無過?重要的還是要看他動機,其次則看他反省知錯之後,有無悔改自醒。不宜一概而論,青紅皂白不分也。
....................................
原文著作時間:約1980年之前 ---- 打字、整理、編輯 ----- 2009年3月 Cairu、Ph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