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會講話、會聽話、會信話又會傳話的動物。其他的動物可能不會,即使會也不像人那麼複雜。人的生活、人格和其在講話、聽話、信話、傳話上的態度有極密切的關係。
誰是完全人?就是在講話、聽話、信話和傳話時都能討神喜悅的人。主 耶穌的兄弟雅各說得很清楚:.「原來我們在許多事上都有過失;若有人在話語上沒有過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控制)自己的全身。」(【新約】雅各書三章2.節)
以下我便以「聽到別人過失時」為題提出有關之經訓及必要的反省,俾使基督徒的生活能有更美好的見證,並期望主的教會平安無事、彼此相愛、互相親睦,沒有粉爭結黨....等,連撒但都不如的行徑(撒但不會自相分爭。參看馬太福音十二章26節)。
聽話有時比講話更難。聽話惹出的問題也往往比講話惹出的更多。一提到好話被曲解,我便不由得痛定思痛,想起那椿往事。就是在教會和會中稱許某姊妹工作負責、處事細密,不料竟被誤會為我在諷刺她有找人麻煩的專長。結果,她僅憤而跳糟到別的教會,且百般抨擊我,並極力挑撥離間,務要令我去職才甘心。
由於此一教訓,使我覺得基督徒不但應當學習如何說話,更要學習如何聽話。不知有多少人由於沒有審慎辨明所聽的話,而上了魔鬼的當,不知不覺做了它的幫兇,陷害人、破壞團結、分裂教會,豈不可惜?所以基督徒對於聽話非嚴加戒慎不可。
在聖經中、歷史上也不乏因輕信人言而懷疑父母、兄弟、妻子、朋友、臣僕的事例。在此我只舉出大衛的故事來論述。
大衛王逃避逆子押沙龍的謀弒而離京,後來亂平歸來途中,遇米非波設(約拿單唯一的兒子)的僕人洗巴帶著禮物來迎接他又乘機讒毀米非波設。當時大衛僅憑一面之辭,就斷然地把米非波設的產業全部奪與洗巴,使那雙腳殘廢、不幸的義人後裔蒙受極大冤枉和損失(參看【舊約】撒母耳記下十六章1.~4.節,十九章24~30節)
如果我是米非波設,失去產業尚無所謂,可是對於大衛輕信奸惡管家的讒言必更感傷心,而為大衛沒有知人之明與處事之草率大為失望難過。
在這事發生前不久,大衛曾遭遇到一件與此正好相反的事,就是自己受冤枉。原來亞捫人的王拿轄生前善待大衛,他去世時大衛特遣使臣慰問王子哈嫩。不料哈嫩輕信讒言,竟公然侮辱大衛的特使(把他們的鬍鬚去一半,又割斷他們下半截的衣服,使他們露出下體,打發他們回去)。從此兩國交惡,終於造成血戰的悲劇。
這前後二件事,一是大衛蒙不白之冤,一是大衛冤枉好人。像大衛這麼一個謹言慎行的人,尚且難免有此錯失,何況我們呢?難怪今日教會中類似事例不勝枚舉。所以我們各人應當多想想,當我受冤屈時多麼難過,那麼就應該設身處地想到如果我冤枉別人,他們也將會如何傷心欲絕!
在我不很長的人生中固然有過被人冤枉的事,然而也曾有過冤枉別人的經驗呢。被人冤枉的事如前面所提的,我也不再多加辯白,惟冤枉別人的事我願提出來讓大家知道,也好補償因我的無知對他造成的損害也。
當我二十幾歲時,在台南太平境教會有一群信仰上的朋友(同為當日佈道隊員)。有一次我聽一位牧師講道,深受感動,由衷地敬佩他的信心和熱忱,更羨慕地的口才。
可是朋友中的一位卻告訴我說:「那位牧師是掛羊頭賣狗肉的,口裡說聖潔,生活卻一點也不聖潔。」他還說他曾親眼看見那位牧師和某教會的長老於午夜進妓院,不久且帶著一名妓女出局(出場)呢。
我聽了之後對那位牧觀感大變,不但痛惡他,再也不聽他講道(一進教堂知道講道者是他,我便立刻掉頭離去),甚至以後凡聽到有感動力的講道都會聯想到那位牧師,而懷疑講道者私生活不知有問題否。這樣一來,我的信仰便一蹶不振了。我因別人而跌倒,同樣,也有不少人因我跌倒了(因我曾把那位牧師的虛偽「真面目」告訴了不少人)。
事隔十餘年,不料我竟在某地湊巧和那位叫我失望的牧師同工。那時他己是教界的名人,頗受信徒的敬佩,他的講道也比往昔更加有力。我與他相處,細細的觀察,似乎不像我想像中的那種人。於是開始有點懷疑朋友告訴我那件事的真實性,不過我又想到也許是他後來悔改了。
到了有一天晚上,大家躺在大通舖上(禢禢米)聊天時,我特地以半開玩笑的語氣問他,曾否去過妓院去見識見識。他回答只有一次,是和某教會的長老一位日本警察前去的。是受高雄親戚電話之託,帶著管區警員去調查;其養女有否被壞人拐誘藏匿該處。果然找到了,便把她先送往派出所,然後電告親戚來領回去。
我又問他為何要那位長老同往?他說是怕人誤會,有人同去可作個見證人。我聽了這話深感愧悔,自己幼稚無知、輕信人言、冤枉好人,真太不該了。為此我當眾承認自己的過錯,並再三向他道歉,求他饒恕。我敢說,類似我這樣不明真相,而冤枉好人的事例一定為數不少。
有的人可能要說:「謠言止於智者!既非事實,任憑他說有何妨呢?」可是世上的「智者」並不多,像我這樣非知者卻不少。何況人言可畏,不能說沒有關係,而且有時還有可能謠言起於智者,甚至起於教會呢。
曾參是孔子得意的門徒,事親至孝,他母親也甚信任他,深信他不會在外為非作歹。某日,有人前來報告道:「曾參殺人了!」他母親立即答道:「我兒子不會殺人!」仍繼續織她的布。不久又有二人先後趕來報告同樣的消息,使這賢良的慈母也不由得不信而驚慌起來,放下機杼(織布機)準備逃走了。
曾母並非信不過曾子,只因事態嚴重,三個人的見證應可視為事實,以致判斷失常了。不料消息固然是事實,曾參真正殺了人,但是此曾參卻非彼曾參,他並非曾母的愛子,只是同名、同姓、同族、同城的另一人罷了。
許多時候當你聽見某弟兄、某姊妹的醜聞劣行,你因那說話的人平素可靠,便以為他所傳的都必屬實。其實事情可能另有曲折,你沒有深入瞭解是不會知道的。
曾有某牧師常常毆打師母,這的確是事實,然而其中卻蘊藏著令人感動不己的內幕呢。原來這是為使心理不大正常的母親息怒,不再大吵大鬧的妙計,而且這個苦肉計還是出於師母的主意呢。
所以,當我們聽見別人(親友也好、敵人也好)有什麼錯失的時候,我們若不明真相,也許可以不必為他辯護。可是更可相信得太早,而表現輕率、無情的態度與行動。否則便太危險了,也許因而演變為不可收拾的悲劇呢。
【新約】雅各書一章19節正有此教訓:「我親愛的弟兄們,這是你們所知道的。但你們各人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
可是奇怪的是正如俗語說的「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多少時候,人們一再囑咐我們絕不可傳揚的,我們卻大事宣傳。反之,主命令我們應該傳福音,我們倒守口如瓶。願主憐憫、幫助我們!
.....................................................
摘文: 同情的寶貴
「使你知道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耶和華口裏所出的一切話。」(【舊約】申命記八章3.節)
有一天,俄國作家屠格涅夫在路上走,一個窮人上前來說:「我肚子餓了,請你給我一點錢,好買麵包吃。」屠格涅夫回答說:「好!」就伸手到袋裏去找,可是袋裏空無一物,連一條手帕也沒有。他對窮人說:「弟兄啊!對不起!對不起!我沒有帶錢出來。」那個窮人說:「謝謝你!謝謝你!」
屠格涅夫既感抱愧又覺驚異,就問那個人說:「你謝我,是什麼意思?」窮人說:「我謝你救了我的性命。我本正想去自殺。四十年來,你是第一個叫我弟兄的人。」
主 耶穌說:「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馬太福音五章7.節)
............................................................
.............. 澎湖伯講道集 第十冊 作者:呂春長牧師 ..............
原文著作時間:約1980年左右 ---- 打字、整理、編輯 ----- 2012年元月 Cairu、Ph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