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我們所說的「勉強」二字,意思與日本語所說的「勉強」頗不相同。他們所謂「勉強」,是指慇勤、努力、奮鬥、認真,尤其指讀書用功。
譬如說,那個學生非常「勉強」,因此成續特優;而另一個不肯「勉強」,所以留級數次,終於淪為太保。至於我們所謂「勉強」,則含有不願意、被強迫、不得不的意思。
由於自由主意影響,今日的人連善事及份所當作的事也不願意勉強人去作,當然自己更不願意被人勉強去作什麼,所以我們常常聽到一句話說:「不可勉強」。這話真是風行普遍。
根據這個說法,就是父母不可勉強兒女、老師不可勉強學生、牧師也不可勉強信徒。而且什麼事都不可勉強:讀書不可勉強、上主日學不可勉強、信仰不可勉強、婚姻不可勉強、職業不可勉強、禮拜也不可勉強。
由於「不可勉強」的論調又普遍又強烈,所以沒有人敢勉強人,也沒有人願意被人勉強。如果有人勉強人去作什麼(份內該做的事在內),可能被人譏評為暴君、專制、不識時務、對人的心理沒有研究、思想落伍又封建等等。
如果有人被勉強去作什麼(份內該做的事在內),更會被人譏笑為沒有骨頭、奴性、被人牽著鼻子走、枉為自由時代之人等等。
基上述的原因,假如一件事情是勉強人或被勉強去做成的,其價值與意義也連帶被人貶低甚至否定了。此種武斷觀念相信你也不以為然吧?我們可以從良心與聖經的記載來瞭解這種觀念的不對,並進一步來破除它。
「勉強」的極度就是「強制」。強制雖然手段激烈些,但並不都是壞的,正如自由不都是好的。比方說,一個小孩生病,但不願吃藥,我們就強迫他吃;或者一個青年拿著一瓶毒藥,企圖自殺,我們把那毒藥搶過來,這能算為妨害他的自由嗎?能說是暴君、專制嗎?難道勉強人活著也不可以嗎?這不是理論問題,這是良心問題,也是常識問題。
若有人主張,作任何事都要兩相情願才可以。那麼,有那個做父母的要給孩子種痘是先徵得他的同意,而不是逕予接種,不管他皮肉受苦、哭號喊叫與否呢?所以,動機若是純正而善良,且良心沒有不安,我以為許多時候勉強也是必要的。即使被方誤會、痛恨也沒有關係。
我們知道,今日大半的國家勉強人當兵,勉強人遵守公共衛生和交通規則。如果這些事任其自由,其後果一定不堪設想。
話又說回來,我並不主張對任何人、任何事都要用勉強的方法(手段)。有時勉強之害處也不在少。所以我說基督徒對於勉強人或被勉強要根據良心和聖經對這問題的看法去做。
【舊約】希米記十一章 1.~2.節:「百姓的首領住在耶路撒冷。其餘的百姓掣籤,每十人中使一人來住在聖城耶路撒冷,那九人住在別的城邑。凡甘心樂意住在耶路撒冷的,百姓都為他們祝福。」
在這段聖經中我們看見兩種人要住在耶路撒冷。一種是百姓首領,另一重是百姓中每十人抽出一人來。顯而易見的,後者住在耶路撒冷不是出於甘心情願的,只是抽到籤了,只好勉強來住。
這情形就像今日教會中有些人一樣。你分配他作某些工作,不一定是他甘心樂意的,也許是一再推辭之後才接受的,因此,勉強的成分居多自不待言了。許多人也坦白承認,他們是在不得已的情形下做的,談不上愛主。那麼這種事奉便毫無價植嗎?也不見得。
有個很好的例子,就是古利奈人西門當時被迫背主的十字架,他既不甘心,也非情願,更談不上樂意。他是被人勉強,才勉強地去作的。他是不得已的,因此他可能一面走,一面大發牢騷。像這樣的事奉,是一種重擔,也是一種痛苦。但結果他卻把恩典背出來了。
保羅在【新約】羅馬書十六章13節曾提到:「又問在主蒙揀選的魯孚和他母親安,他的母親就是我的母親。」
又【新約】馬可福音十五章21節:「有一個古利奈人西門,就是亞力山大和魯孚的父親。」由此看來,古利奈人西門不但自己蒙恩,而且他全家也蒙恩。他的後裔蒙主特選重用 ......... 據教會流傳,謂魯孚曾擔任教會監督之職。
其實, 耶穌基督也贊成勉強的工作。【新約】路加福音十四章23節:「主人對僕人說,你出去到路上和籬笆那裡,勉強人進來,坐滿我的屋子。」
當那些人被勉強了來之後,他們自然看見了榮耀的主,因此勉強就變成了情願,就跟古利奈人西門一樣。(被主愛所感動,負重擔變成蒙大恩了。)
我曾聽過一位神所重用的工人,也是我由衷敬愛的牧師說起,他獻身是被父母勉強的。因為幼時患重病,醫生都宣告他沒有希望了。但他的父母憑著信心,向主哀求,並許願說,如果蒙 神憐憫,叫他不死,就把他奉獻給主(作傳道人)。
為這緣故,他失去了選擇職業的自由,由高中畢業後到神學畢業,果然當了牧師。他起初確實有不願意背十字架的心理,然而後來真正明白了 神恩主愛的時候,終於大大感謝 神藉著他父母把他奉獻。這正是所謂被強迫接受恩典。
就為學一事而言,世人自幼能自動好學、向上、立大志的並不多見,他們多半都有被人(父母兄姊等)勉強的成份。所以許多偉人成大功。立大業之後都感謝父母對他們的管教和督責。
所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我覺得日本人稱用功讀書為「勉強」,確實勉強得很有道理。
勉強可分為自勉與他勉。我認為自勉(自己勉強自己、策勵自己)比他勉(被動的,受他人之勉強)好。然而他勉總比「無勉」(無人勉強、策勵)好得多。
我曾聽某些人埋怨命運不好,幼時失去怙恃,自己無知,不曉得用功,又乏人督促他讀書、學藝,以致日後處處吃虧,事事不如人。這可以證明「無勉」之害。
曾經有一個青年,與父親鬧意氣,留書出走,他在信中竟對父母說了這些話:「我真是你們的親生子嗎?我十分懷疑。如果我是你們的親生子,當我初中畢業時,一時無知,拒不上高中,你們為什麼不強迫我、勉強我呢?也許你們會辯說,為了尊重我的自由。但是假使我要自殺,你們也會因尊重我的自由而不加阻止嗎?世界上有這樣的父母嗎?」
他的父親讀了此信哭了,對我說:「牧師,你是知道的,我當時為著這孩子不願上學,是如何煞費苦心地鼓勵他、督企他。但是他反而生氣,振振有詞地說我不愛他、不尊重他的自由、事事干涉他、傷害他的自尊心,還說人的成功不一定要經由升學的路。
我沒有辦法,只好任其所好,讓他去學磨刀,收入也還不錯。如今他大概對工作不滿意、後悔沒有多讀一點書了,竟反過來說我們害了他。做人確實太難了。我們到底該怎麼做才對呢?」
幾年前 XX 教會也有一位姓施的長老,無理逼迫他們的牧師。不但要他離開教會,而且要他辭掉傳教一職。唯一的原因就是「對他無禮」。怎樣無禮呢?說是他長老落選之後,牧師不再稱他長老、也不打招呼了,其實並無其事。
那位牧師求教於我,我要他盡量向那位長老打招呼,尤其要記得稱他為長老,然而情況並無改善。原來那長老說,他又不是實在尊我為長老,只在口頭上稱呼有什麼用呢?那牧師再問我怎麼辦,我說像這樣不講理的人我真的無計可施了。
今日有多少做父母的遇到像以上兩個故事裡的難題。對兒女是放任好呢?還是督責(勉強)好呢?他們茫然無所適從。讓我重覆這一句:基於良心的責任與聖經的教訓,勉強不一定是壞的。不但在為學方面如此,在靈性方面更是如此。
勉強(自勉他勉都一樣)讀書,能變成喜歡讀書;勉強在家(不出去亂跑,不過問東家長李家短),能變成喜歡在家;勉強做禮拜,能變成喜歡做禮拜;勉強作工,能變成喜歡作工;勉強奉獻,能變成喜歡奉獻。
經驗使許多人體會到;勉強可以成為習慣,習慣就生出趣味,趣味生歡喜,歡喜就成為感謝了。
.........................
△有兒女親朋在美國的人喜歡去美國;有親屬朋友在天國的人也喜歡去天國。 ......... 魯牧
△有路無處可去,有人無話可談,這是一些老人不願意長住美國的理由。基督徒在天國則不然。 ....... 魯牧
.............................
.............. 澎湖伯講道集 第七冊 作者:呂春長牧師 ..............
原文著作時間:約1980年之前 ---- 打字、整理、編輯 ----- 2011年12月 Cairu、Ph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