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機小語

耶穌並不是行祂所傳的,而是傳祂所行的       ........ 

37. 浪子的故事(三)

我們可能要問,故事中浪子(小兒子)對父親說:「父親,請你把我應得的家業分給我。」(【新約】路加福音十五章12節)這種無理的要求他的父親為什麼不加斥責,反而慨然照準呢?

這是表明神尊重的人自由意志,且父親早已知道小兒子的心不在家裡了。勉強留他在一起,只會增加他的反感,無法得到他的心,所以不如讓他出去,希望由於經驗、比較以及意料中的受苦而使他有一天自動回頭。

我們注意到,在失羊和失銀的比喻裡都提到「找」字,可是浪子的故事中卻沒有提到父親出去「找」他。這不是沒有理由的,因為羊是動物,銀是死的物質,它們失迷、失落必須人去找回。可是人是有靈性自由意志的,既然浪子自己有意離開父親,找他有何用呢?

他不願意回來,你找他,他必跟你捉迷藏,你從前門進,他會從後門開溜。就算把他如同通緝犯般押回來,在家裡與父親貌合神離,甚至可能故意惹事生非,攪得雞太不寧,豈不更麻煩嗎?所以父親毫無留難地把他的一份產業分給他,既不阻止他出門,事後也沒有去找他。

這不能說是這父親的無能或放任,倒是他的慈愛,苦心和智慧。因為父親忍痛一時失去兒子,只期望能夠永遠得到他的兒子;他忍心讓兒子離家,卻是期待他有一天回家。為這緣故,父親乃悲壯地讓他心愛的兒子遠走高飛而去了。

今日神不是同樣把各種智慧、才能和祂所造的東西都交給人嗎?然而有誰能知恩報本,把榮耀歸給神呢?豈不是跟浪子一樣,得到父親的家業越多,離開父神也越遠嗎?

這時浪子腰纏萬貫,跨出大門,人家稱讚他年青有為、羨慕他財雄一方時,他會說「我所有的一切都是父親給我的」嗎?不!他必對人誇耀自己的本領和富有,父親的名字則一句也不提。

路加福音十五章13節前半記載:「過了不多幾日,小兒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來,往遠方去了。」

這個人的確太現實了,他一得到家業,就不願再與父親多相處幾日了。我牧會多年,也看過許多同樣的事實,就是當人得到了健康、財利、地位、學問或機會之後,過不多幾日就把他所有的(甫自神領受的)收拾起來,往遠方去了。

何謂遠方?即看不到父親、聽不到父親的地方。他既以父親為自由的阻礙,父親對他的生活的干涉叫他十分討厭,當然現在希望距離父親越遠越好,可以盡情享受他所嚮往那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日子(至少禮拜天免做禮拜)

那裡知道,他現在已成為罪惡的俘虜、靈性的孤兒呢?如【新約】約翰福音八章34節所指出:「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所有犯罪的,就是罪的奴僕。」

「浪子」這不名譽的稱呼應在何時送給這小兒子呢?有人說,在他走投無路為人放豬時;有人說,在他任意放蕩浪費貲財時;有人說,在他跨出父家大門時。我卻認為他還在父家時已經是個浪子,因為他的心早已棄父親,飛往遠方去了。

先是心離(動機),而後身離(行動),這正是人離棄神的步驟呀!所以我們不能說,在教會裡沒有浪子。人在教會中不敬畏神、與弟兄不睦,就隨時都有離家出走成為浪子的危險。

小兒子在遠方作些什麼?據路加福音十五章13節後半記載:「在那裡任意放蕩,浪費貲財。」此時即使鬧得天翻地覆,也沒有父親的監視與干涉。所以他好不得意,盡情揮霍,以犯罪為享受,以放縱為自由。

殊不知他是在耗費、毀壞著他的金錢、身體、名譽、光陰和靈魂(生命)呢!所謂「任意」,就是唯我獨尊,毫無顧忌。眼中沒有 神,也沒有人,只有「我」,我想作什麼就作什麼。

現代人要求自由,且要充分的自由(暢所欲為的自由),並以自由來掩飾各種罪行,如羅蘭夫人說的:「自由,自由,多少罪惡都藉你名而行!」濫用自由所享受的快樂多半是犧牲別人,就是建造在別人痛苦之上。所以濫用自由享樂往往是最殘忍的行為。

約瑟拒絕主人妻子的誘惑,不僅為珍惜自己的前途,更是顧念別人的幸福。他不但敬畏神,也愛護主人。他決不為自己片刻之歡而傷害別人,因此他對主人的妻子說:「我怎能作這大惡得罪  神呢?」(【舊約】創世記三十九章 9.節)

他深知得罪神必然得罪別人和得罪自己,也必然傷害別人和傷害自己。此時約瑟如果跌倒了,則不但神在他的身上失去榮耀,他主人的家庭也必因此遭至毀滅,他自己的性命更是難保。那還有創世記五十章20節所謂:「 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許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可言呢?

一個人在放縱、犯罪之先,若能前後瞻顧、左右思量,自必知道它會如何傷害父母、連細子孫、殃及兄弟朋友,並導致毀滅自己的前途和污辱上主聖名等一連患嚴重、不可收拾的後果。

求主施憐憫,叫我們教會有浪子回頭的見證,而沒有禍害神家的敗類!

 
.................

△繞個大圈子,好過掉在溝裡。 ....... 選

△一個清醒的腦子能夠救其腳。........

△把事情放在神的面前,亦即是把磨煉的刺拔出。.....

------------------------------------
 
 
 
   
原文著作時間:約1980年之前
---- 打字、整理、編輯 -----  2008年11月 Cairu、Phil


:::

搜尋

行善建議

行善建議

物資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