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
主選單
講道集
文字整理
講道集選單
第一冊
第二冊
第三冊
第四冊
第五冊
第六冊
第七冊
第八冊
第九冊
第十冊
第十一冊
第十二冊
第十三冊
第十四冊
第十五冊
第十六冊
公義的訊息
澎湖伯事略
登入
登入
帳號
密碼
登入
:::
隨機小語
古人因無知而痛苦,現代人則因一知半解而痛苦 ........
所有書籍
「澎湖伯講道集(十四)」目錄
MarkDown
5. 追求完美
1. 澎湖伯講道集十四冊 ... 再序
2. 急需信主為主
3. 信心的模範者
4. 愛教會非恨仇敵
5. 追求完美
6. 明獻與暗獻
7. 談空間(一)
8. 談空間(二)
9. 亞拿尼亞夫婦之死
10. 談因果
11. 人生如客旅
12. 再談因果
13. 獻凡火的鑑戒
14. 七個鬼
15. 容舊與迎新
16. 何謂重擔
17. 瓦器裡的寶貝
18. 自有道理
19. 痛談十字園問題
20. 責備與悔改(一)
21. 責備與悔改(二)
22. 不要為作惡的心懷不平
23. 拜我也是枉然
24. 作好見證
25. 除去一切的污穢
26. 復活的見證
27. 尊崇、尊敬、尊重
28. 談秘密
29. 談專家
30. 教會犯罪更應悔改
31. 事實勝於雄辯
32. 行善受苦
33. 知所先後
34. 最後的一關
35. 各盡其職(一)
36. 各盡其職(二)
37. 童心未泯
38. 神恩那裡找
39. 注意初步
40. 棄老之鑑
41. 比較
42. 不是小事
43. 夜
44. 從敗部再起
45. 留心名聲
7. 談空間(一)
澎湖伯講道集(十四) ==========
【新約】
馬太福音六章 3.~4.節:
「你施捨的時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要叫你施捨的事行在暗中,你父
(上帝)
在中察看,必然報答你。」
這些話是
耶穌
對那些行善惟求人知或行善恐人不知的
法利賽人
說的。 但我們卻不可據此而斷定,凡行善被人知道便絕對得不到 神的悅納。其實行善讓人知道,甚至像稅吏長
撒該
當眾宣佈要將所有一半給窮人
。(路加福音十九章8.節)
耶穌
不但不了責備,反倒讚賞他,且給他祝福呢,一如
路加福音十九章 9.節
之記載:
「耶穌說,今天救恩到了這家,因為他也是亞伯拉罕的子孫。」
【新約】
使徒行傳四章 36~37節
記載:
「有一個利未人,生在
居比路
,名叫
約瑟
,使徒稱他為
巴拿巴
(翻出來就是勸慰子)
。他有田地,也賣了,把價錢拿來,放在使徒的腳前。」
巴拿巴
這樣作,使徒並不說:「你的做法不對!為什麼把錢拿來放在我們腳前,不遵照主
耶穌
的教訓 ----- 左手所作的不叫右手知道呢? 你的奉獻不讓父在暗中察看,便不能得到祂的報答,你的奉獻落空了!」 我們讀聖經不可斷章取義,要分辨經文裡
**
各有其背景
**
與
**不同的對象**
,例如在
【新約】
路加福音十八章 18節
所記那個求永生的官員
(財主)
自稱一切的律法他都遵守了,
耶穌
為要證實他並沒有要真心追求永生,乃以話試他,叫他去變賣一切所有分給窮人,且要來跟從祂。
耶穌
說這話的目的很明顯是要拆穿這個財主的偽善,並不是說每個追求永生的人,都非要變賣一切分給窮人和獻身跟從耶穌不可,因為耶穌對別人都不曾講過這樣的話。 根據聖經的精神,捐獻的方法並不重要,捐獻者的存心才是重要的。我們不能說,用這種方法捐獻 神就悅納,用那種方法捐獻 神就不悅納。明獻與暗獻的好壞也不能一概而論: 明獻之人有的是存心鼓勵人同心愛主,有的卻為炫耀、沽名或別有用心;暗獻之人有是要隱藏自己榮耀神,有卻以此自誇「唯我遵照主吩咐 ...... 不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或利用來逃獻,甚至還要盜名
(暗示那捐獻鉅款的「無名氏」便是他)
! 一般而言,暗獻
(捐獻於暗中)
的人可分為下列幾種情形: 一、甘心行善愛主不欲人知,確信 神在暗中察看接納,心願已足。也不一定要得到什報賞
(酬報)
; 二、因家裡有人信心軟弱,可能會反對; 三、捐獻之金額太小,不好意思等等。 不過奉獻無論明暗,總要出自信心和愛心,至於人們知道不知道並不重要。我們確信神在暗中不但察看捐獻的數目,更要察看捐獻的動機
(存心)
。 如
【新約】
路加福音廿一章2.~4.節
記載一個窮寡婦捐獻兩個小錢,她不是明獻,也不是暗獻,她的捐獻是自然的。她只是盡其所能、獻其所有,別人的眼光如何,她完全不在乎。 人總有軟弱,捐少怕人知,捐多怕人不知。所以捐少者便畏畏縮縮、遮遮掩掩,捐多者則洋洋自得,百談不厭。而此窮寡婦既不怕人知,更不怕人不知,她心裡坦然自在,足令周圍眾人汗顏。 再者,人的眼光總是集中在那些有錢、有身份、講享受的人身上,看他們對 神的捐獻有什麼表現 ----- 是慷慨呢,還是吝嗇?至於那些衣衫襤褸的窮人根本不受人注意,人們早就斷定他們只有捐獻零錢、小鈔的份,即使真捐獻較大的數目也無人相信,人們怎麼會相信奉獻袋中的小銅板有時竟然不是窮人所投,而是出自有頭有臉的財主之手呢? 唯獨
耶穌
與眾人不同,祂只注意那窮寡婦的捐獻。祂不但看到她所獻的數目,更看出她真誠的心。所以經文裡「暗中」之意不一定指奉獻不被人知,應該是指其內心的動機 ----- 存心。 例如
【新約】
使徒行傳五章 1.~10節
記述
亞拿尼亞
和
撒非喇
捐獻受咒詛,並非因他們當眾公開之故,而是他們同心試探
(欺騙)
神的靈
(假冒為善,謊報賣地的金額,凸顯自己的慷慨 ..... )
。他們不良的居心瞞不過暗中察看 神。 又
【新約】
馬可福音十四章 3.~9.節
記述
伯大尼馬利亞
用最貴重哪噠香膏澆在
耶穌
身上,她也是當眾這樣作而得到 主
耶穌
的悅納,甚至說:
「普天之下,無論在什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作的以為記念!」
人性的軟弱古今皆然,馬利亞的善行竟然遭受惡意的中傷與忌恨,認為她只是愛出鋒頭、諂媚耶穌、不知金錢之可貴、不顧窮人的死活等等。 好在 主
耶穌
能暗中察看她的內心,知道她是出於愛她,而為她辨解道:
「她所作的,是盡她所能的;她是為我安葬的事,把香膏預先澆在我的身上。」
(馬可福音十四章 8.節)
你想,
馬利亞
聽見
耶穌
這樣說,還會在意剛才被人曲解誤會嗎?反之,她必得大安慰、大喜樂了。 由此也可知,基督徒只知道 神在暗中察看人心所產生的惡念與惡行是不夠的,因為這只能引起畏懼的心理。更進一步,還要知道 神在暗中也察看人心裡所產生的善念與所作的善事,這樣才能對 神生出愛心與熱情。 最後必須一提者,
耶穌
雖然說過
「財主進天國是難的。」
(【新約】馬太福音十九章23節)
但這可算是愛的警告,因為知難才會努力克難。共產黨認為富人等於惡人,所以富有者一概遭受清算。 神作法不一樣,祂固然暗中察看窮寡婦的可取,也同樣暗中察看財主
約伯
的義行。
【舊約】
約伯記一章8.節
記載:
「耶和華向撒但說,你曾用心察看我的僕人約伯沒有?地上沒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 神、遠離惡事。」
拉撒路
敬畏 神, 神知道;
約伯
敬畏 神, 神也知道。神在暗中察看,絕對大公無私。任何人在暗中的惡行難逃 神的懲罰,任何人在暗中的義行也絕不會被 神忽視而不獲報答。 .....................
原文著作時間:約1988年之前
---- 打字、整理、編輯 ----- 2009年9月 Cairu、
Phil
:::
搜尋
search
進階搜尋
追思與紀念
● 蒙主厚恩七十年 ..... 林東薰長老
● 紀念主內聖徒.... 陳金尊長老
行善建議
行善建議
物資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