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
主選單
講道集
文字整理
講道集選單
第一冊
第二冊
第三冊
第四冊
第五冊
第六冊
第七冊
第八冊
第九冊
第十冊
第十一冊
第十二冊
第十三冊
第十四冊
第十五冊
第十六冊
公義的訊息
澎湖伯事略
登入
登入
帳號
密碼
登入
:::
隨機小語
古人因無知而痛苦,現代人則因一知半解而痛苦 ........
所有書籍
「澎湖伯講道集(十二)」目錄
MarkDown
32. 愚人荒的世代
1. 愛惜光陰
2. 談「和」
3. 至死忠心
4. 林律師府上家庭禮拜
5. 慇勤不可懶惰
6. 可否與爭?
7. 彼得的過錯
8. 洗禮與聖餐
9. 追思禮拜(於林尊卿先生府上)
10. 談祭祖
11. 處世為人、知人得人
12. 生根建造
13. 思念
14. 人性的特徵
15. 耶穌為門徒禱告
16. 福音的起頭
17. 受苦有益
18. 訂婚的教訓
19. 談憂懼
20. 談心術
21. 守日、教訓、驅邪
22. 忍耐到底
23. 經商與信仰
24. 模範的僕人 --- 施洗約翰
25. 愛心
26. 求益處
27. 自由、愛心、根基
28. 一知半解
29. 似是而非的道理(一)
30. 似是而非的道理(二)
31. 似是而非的道理(三)
32. 愚人荒的世代
33. 似非而是的道理
34. 似非而是的作為(一)
35. 似非而是的作為(二)
36. 基督徒與教會
37. 不得已
38. 兩全其美與令人失望
39. 錢財(一)
40. 錢財(二)
41. 日子
42. 三喜感恩禮拜謝詞
43. 貪益不滿
44. 自強不息
45. 找理由
46. 突破
47. 東方的博士
34. 似非而是的作為(一)
澎湖伯講道集(十二) ========== 我曾以三個講章論及似是而非的道理,並舉例證說明,勸勉大家不可昧著良知,以似是而非的道理來欺騙人,更要謹慎勿為此種道理所蒙蔽。現在要來講述「似非而是的道理」這與前此所講的正好相反的。 它在表面上似乎不對,不為人所接受,其實卻是無懈可擊、經得起考驗的至理
(真理)
。某牧師指責某教會不法侵佔的罪行,既不為私利,也不為自己教會好處
(這些不僅有口頭聲明,更以文字存證了)
。 貪心不法的教會雖經百般詭辯,為其醜行掩飾,而且有相當多人聽信那一套似是而非道理,然而在人證、物證俱全的情形下,終究無法達到吞沒公產的目的,最後仍將不得不吐出歸還。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這位孤軍奮戰、曾飽受誤會的牧師,是不是志得意滿、沾沾自喜呢?他卻一點也不。為什麼?理由很簡單,因為那位牧師為那件事所爭的: 一、不為他自己; 二、不為他的教會; 三、不為使某教會受辱; 四、不為那公產的喪失; 五、不為使某教會得不到手; 六、不為叫 神懲戒一些人; 七、不 為最後得勝利。 他所期望是 .......一、基督徒的勝利;二、教會的勝利;三、上帝的勝利。要是以上三者不勝利,他自己絕無勝利可言。 每一個敗德的信徒、每一個不法的教會都是每一個牧師的恥辱。那牧師所作的一切,其動機、目的、心願、期望,全是為教會的聖潔與見證。 如果不法的教會心仍剛硬,不認罪、不悔改,而只是勉強屈服於公意之下,那就好比交戰的敗方,舉手投降,歸還所侵奪之物,賠償損失或受到懲罰,而心裡卻痛恨對方,圖謀報復,而且還要盡量文過飾非,挽回面子。 這樣的結果,雖然問題終獲解決,可是在教會整體而言,並不是什麼可喜之事。那位牧師的這番道理一般人確實比較難於接受
(甚至聽不懂)
,因為這正是「似非而是的道理」。 日常聽慣了似是而非的道理的人,對此更是莫測高深,可能反生誤解了。須知教會與教會、牧師與牧師、長執與長執、信徒與信徒比強弱、論輸贏,是幼稚又可笑的事。勝則全勝,輸則全輸,在 神面前和在外邦人面前都一樣。 我盼望大家能夠明白類似這樣的似非而是的道理。以下讓我們來看聖經中一些似非而是的道理,進一步瞭解其真諦。
路加福音六章20~26節:
「
耶穌
舉目看著門徒說,你們貧窮的人有福了,因為 神國是你們的;你們飢餓的人有福了,因為你們將要飽足;你們哀哭的人有福了,因為你們將要喜笑;人為人子恨惡你們、拒絕你們、辱罵你們、棄掉你們的名,以為是惡,你們就有福了。 當那日你們要歡喜跳躍,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他們祖宗待先知也是這樣。但你們富足的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受過你們的安慰;你們飽足的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將要飢餓;你們喜笑的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將要哀慟哭泣;人都說你們好的時候,你們就有禍了,因為他們的祖宗待假先知也是這樣。」
主
耶穌
這種禍福論也是一般人不易瞭解的,至少不能立即領悟,須經過一番的思考。因為它屬於似非而是的道理。
所羅門
在
【舊約】
傳道書七章 1.~4.節
也有這一類的話:
「名譽強如美好的膏油。人死的日子,勝過人生的日子。往遭喪的家去強如往宴樂的家去。因為死是眾人的結局,活人也必將這事放在心上。憂愁強如喜笑,因為面帶愁容,終必使心喜樂。智慧人的心在遭喪之家;愚昧人的心在快樂之家。」
這些話四不是有「因為……」作註腳,必定令人有「豈有此理」的感覺,然而它的確是至理。
馬可福音十二章 41~44節:
「耶穌對銀庫坐著,看眾人怎樣投錢入庫,有好些財主往裡投了若干的錢,有一個窮寡婦來,往裡投了兩個小錢,就是一個大錢
(如今日五角硬幣是一個小錢,一元硬幣是一個大錢)
。耶穌叫門徒來,說,
我實在告訴你,這窮寡婦投入庫裡的,比眾人所投的更多
(這不是似非而是的說法嗎?)
。
因為他們都是自己有餘,拿出來投在裡頭。但這寡婦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
」
有了「因為……」的說明,誰
(連那些捐獻千百倍於窮寡婦的財主在內)
都不得不承認主
耶穌
話真正有道理。「投了若干錢」對財主而言是九牛一、無關痛癢的,是「有餘」才拿出來。反之,「一切養生的」
(依靠它以維生的)
對窮寡婦關係就大了,甚至可說是攸關生死呢! 一般人
(尤其現代人)
都慣於以物比物、以錢比錢,憑數額定高低、多寡、貴賤。主
耶穌
卻是以人比人、以心比心,觀其狀況與動機判定其價值之優劣。這就難怪結果大有出入了。 「似是而非」與「似非而是」不是表面之差,而是內容之別;不是量的問題,而是質的關係。不過,「似是而非」的道理在博得眾人的附和聽從方面輕易多了,因為它不必經過大腦的思考,也不需 神的光照,更不必對付、過濾,只要眼明手快,便可作穩操勝券的投機了。 為什麼在彼拉多面前眾人都說「把祂釘十字架」呢?因為他們知道
耶穌
的大勢已去,即使我一人膽敢唱反調,仍然救不了祂。 跟著人家喊幾聲,於我無損,又免受嫌疑而得罪當權者,何樂不為呢?這班人都是「似是而非」的信徒。唯有像
彼得
對 主
耶穌
說:
「主阿,你有永生之道,我們還歸從誰呢?」
(約翰福音六章68節)
足以證明他領悟了 主
耶穌
的話是靈、是生命 ─── 即似非而是的道理
(真理)
。
.............................
△快樂心就是力量,信心就是成功。 ........... 托爾斯泰。
△
**做你最需要而又接近的任務,你的下一次任務就清楚地顯現在目前。**
............. 卡來爾
.........................................................
原文著作時間:約1980年之前
---- 打字、整理、編輯 ----- 2009年5月 Cairu、
Phil
:::
搜尋
search
進階搜尋
追思與紀念
● 蒙主厚恩七十年 ..... 林東薰長老
● 紀念主內聖徒.... 陳金尊長老
行善建議
行善建議
物資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