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
主選單
講道集
文字整理
講道集選單
第一冊
第二冊
第三冊
第四冊
第五冊
第六冊
第七冊
第八冊
第九冊
第十冊
第十一冊
第十二冊
第十三冊
第十四冊
第十五冊
第十六冊
公義的訊息
澎湖伯事略
登入
登入
帳號
密碼
登入
:::
隨機小語
自由是心靈上一種內在的狀況,並不單是外表上束縛的解除。 ........
白悟德
所有書籍
「澎湖伯講道集(七)」目錄
MarkDown
21. 可否勉強?(一)
1. 母愛如神愛
2. 安分與知足
3. 信心與忍耐
4. 九牛一毛與鞋中一粒
5. 思念什麼人?
6. 結婚的教訓
7. 悅納的奉獻
8. 有能力跳
9. 力量(一)
10. 力量(二)
11. 列王紀下第五章的教訓(一)
12. 列王紀下第五章的教訓(二)
13. 列王紀下第五章的教訓(三)
14. 列王紀下第五章的教訓(四)
15. 列王紀下第五章的教訓(五)
16. 列王紀下第五章的教訓(六)
17. 長大、長進、長成
18. 盼望
19. 完全人(一)
20. 完全人(二)
21. 可否勉強?(一)
22. 可否勉強?(二)
23. 可否勉強?(三)
24. 苦難
25. 理當如此
26. 伯特利
27. 勇敢果斷
28. 家室(新居感恩禮拜)
29. 留心
30. 疲倦(乏、憊)(一)
31. 疲倦(乏、憊)(二)
32. 疲倦(乏、憊)(三)
33. 疲倦(乏、憊)(四)
34. 疲倦(乏、憊)(五)
35. 疲倦(乏、憊)(六)
36. 耶穌的三受
37. 談祖(追思禮拜)
38. 為神有忌邪的心
39. 看王恩,想神恩(聖餐講章)
40. 受感與拿來
23. 可否勉強?(三)
澎湖伯講道集(七) =========
【舊約】
以斯帖記
一章 8.節:
「喝酒有例,不准勉強人。因王吩咐宮裡的一切臣宰,讓人各隨己意。」
亞哈隨魯王
請客時不准任何人勉強人喝酒,這個規定太好了。 我國人請客時,往往勉強人吃東西和喝酒。尤其勉強人喝酒稱為灌酒,是最惡劣的乃慣。從前
日本
警察慣以灌水之刑加於
台灣
的抗日份子,我想灌酒也許比灌水難受吧! 但我們卻認為不勉強人吃東西喝酒為不夠誠意,因此以種種方法逼得人非喝不可,直喝到倒地為止。結果許多人赴宴歸來醉得人事不知,或大吐特吐,甚至引起疾病,一命歸陰。這種惡習基督徒千萬不可傚法它。 比勉強人吃、喝更嚴重的是勉強人一同去賭博、邪淫、走私、偷盜、搶劫、偽造文書、集體貪污,甚至強迫人自殺。今日黑道、流氓太保、太妹、各種幫派何其多,其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是他們之中有很多是被人恐嚇、脅迫而參加的。 社會上最可怕的現象是:善良的人不敢勉強人為善,作惡者則敢勉強人作惡,以致惡勢力益形猖獗,這真是人類社會前途的隱憂。如此演變下去,終有一天,要出現一個只有作惡的自由,而無行善的自由的社會。 基督徒基於良心和
聖經
的教訓,當然可以勉強女兒上主日學、參加聚會,因為這是我們對 神的責任,又是為兒女的好處。這裡所謂勉強,毋寧說是「鼓舞」、「激勵」,難道有關靈魂得救 .....永生的事也不可鼓舞激勵兒女去尋求嗎?做父母的如果放任兒女遠離 神,則良心何在?敬愛 神的心在那裡?
以利
的家受 神清算
(除滅)
是什麼原因?
以利
並不是惡人。他脾氣好,堪稱為好好先生,他是「平安」牧師。他當祭司,只管在聖殿裡燒香點火、主持獻祭、行禮如儀,凡事唯唯諾諾,逢人點頭問安。為人如此,已相當夠標準了。 可是他不管教兒子,不敢干涉兒子的不是。他的思想跟現代人一樣進步,恐怕損傷兒子的自尊心,卻不怕傷了神的聖心。終於受到 神的責備:
「我所吩咐獻在我居所的祭物,你們為何踐踏、尊重你的兒子過於尊重我,將我民
以色列
所獻美好的祭物肥己呢?」
(
【舊約】
撒母耳記上
二章29節)
不久父子一齊慘死。 勉強兒女敬畏 神,是做父母的本份,也是敬重 神與愛兒女的必然而自然的行動,這與妨害兒女自由和無視兒女人格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 比方說,一個孩子逃學一個禮拜甚至二個禮拜,他的父母聽見這消息,能不吃驚、焦急、生氣、擔憂?能不責備、勸導、想辦法不讓他再繼續逃學嗎?相信他父母不會說這是小事情,不必大驚小怪,孩子好遊蕩是本性、是正常,我尊重他的自由,我不要傷害他的自尊心,我不勉強他上學,等到有一天他自書甘心樂意才去吧。 如果你真的這樣做,日後你的兒女失學、失管教而受苦時,他們能向你感謝嗎?他們是不是慶幸有這樣開明進步的父母,自幼不干涉他的行動,讓他有絕對的自由,從不勉強他作什麼,所以今日成為堂堂的甲級流氓,一切榮耀歸於他的寶貝父母呢? 我的話也許說得太過份了些,目的無非為提醒做父母的。希望你們重視兒女智育之餘,也同樣重視他們的靈性;勉勵兒女向學之時,也同樣勉勵他們歸向神。日後聰明的兒女都會感謝父母勉強他們勤學,同時更能感謝父母勉強他們去教會。
溪湖
有一位很熱心的長老,回憶少時曾有一個禮拜天沒有去上主日學,卻和朋友出去玩鄉方這事被父親知道了,非常生氣,把他帶到
八卦山
旁狠狠揍了一頓,說:「我還沒死你就不要 神了,我死後可想而知……」這位長老回憶此事,不是埋怨父親專橫,傷了他的自尊心,乃是感謝父親勉強他上主日學,使他有良好的信仰基礎,一生受惠不盡。 有一位顯貴而虔誠信主的夫人,也回憶她如何在基督化的家庭中受薰陶,因而使她一生無論如何總不離開信仰生活。她說,她的家庭天天都要做家庭禮拜,而且時間很長,甚至超過教會主日崇拜。因為她的母親禱告資料很豐富,每次禱告很少在二十分鐘內才結束。 所以她常在母親禱告時偷偷地溜走,去作自己的事,又再悄悄回來跪在母親旁邊,若有其地繼續禱告。有時甚至在禱告中伏著睡了,母親禱告完了一看,還以為她那麼虔誠,正在繼續禱告,因此沒有驚動她,就先走了。等她醒過來時,已經是半夜了。 這位夫人說,她十分感謝主使她能生長於這樣的家庭,尤其有這樣熱心愛主的母親。她又說,她一生能夠勝過試探、苦難,能夠永遠相信 神的慈愛與公義,全是母親的賜予。有誰幼時被父母勉強讀書、勉強上主日學、勉強背誦
聖經
、勉強做禮拜而有不良的後果呢?
王雲五
先生說:
「我之是因為沒有書讀,才喜歡讀書;我就是因為人不准我讀書,由於反抗心理;我便更加愛讀書。」
因此他又說:
「今日許多青少年不喜歡讀書,是因為父母免強他們讀書的緣故。」
我以為這話只可給那些勉強兒女讀書的人作為參考,不可當作
「必然如此」
的定律。 因為我國人像
王雲五
者畢竟不多。那些沒有書可讀或不准其讀書者雖然為數不少,但並沒有一個個成為王雲五第二。事實上,多少人有人勉強他讀,他尚且不讀,如果不勉強他,他一定如脫韁之馬,一發不可收拾了。 所以千萬不可以偏概全地說,「不勉強」能使人自動自發。
孔子
曾說過,天資有三等:一、**
是生而知
**;二、
**是學而知**
;三、**
是困而知
**。我以為人之天性也可分三種: 一、能自動自發;二、多少要受勉強;三、必須用盡苦心加以勉強。不但為學如此,屬靈事也是如此。 我於第一講已指出,「可否勉強」不是見解爭論的問題,而是自然的問題。最切實的例子是一個孩子生病需要吃藥而他卻不吃,或需要開刀而他卻怕痛、不願意開刀時,做父母的可以不可以勉強他? 或者,更嚴重的情形例如:兒女因細故,手拿毒藥聲言要自殺,你會不會為尊重他的自由而不予勸阻?或者願意不惜以強力阻止他,使他活下去呢? 基於良心責任與
聖經
教訓,勉強確實在許多時候是必要的,包括勉強人和被勉強。關於「可否勉強」,勉強人的必須注意五點: 一、
**你所勉強的人是誰?**
如果非親非故,又不是你負責教導之人,是不可冒昧的,因為容易引起誤會。 二、
**你所勉強的事是什麼?**
這應該是為對方好的。切不可因自私的理由,勉強人幫助你,尤其是不大正當的事。 三、
**你為什麼要勉強他?**
這就要靠良心的判斷了。如果對方確已按其本份,盡全力而為,則不可再苛求。 四、
**你勉強人的方法是否適當?**
雖然對方未盡本份,未盡全力,也不宜一味鞭策催逼。原則儘可堅守,手段不妨委婉、溫和,恩威並用,以收最高效果。 五、
**你要自省,你勉強別人,而自己如何?**
孔子
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這一點如未注意到,萬一被反唇相譏,你將無地自容。即使對方不言,內心難免不服也。 至於被勉強的人也有五點,必須認清,手不至執迷不悟: 一、勉強我的人是誰?不是父母,就是師長,或是良友,或是親人。如非他們愛我、肯勉強我,還有誰會來管我呢?所以內心先存驚愛感激之念。 二、勉強我的事是什麼事?若為我應當做的、為我好的,我何可不聽從呢? 三、為什麼要勉強我?必定是我無知或怠忽,沒有盡力去做份內當作的事,他們才不得不來勉強我。因為他們不忍看我墮落,且知道我無力自拔。 四、勉強我的方法和手段都是必要的嗎?我該相信,勉強我人既出於愛心,必不會叫我多受一點無謂的苦楚。一切加在我身上的針砭和束縛,一定是治療我心性頑疾所必需,我應當欣然接受。 五、免強我的人有可傚法之處嗎?因為他們既然不尚空談,而確實以身作則,我怎可不奮起而傚法他們的榜樣呢?
古利奈
人
西門
被勉強背主十字架。結果倒楣變成祝福、咒罵變成讚美、重擔變成恩典、痛苦終成喜樂。他被勉強,自自也勉強
(參看
【新約】
馬可福音
十五章21節)
。卻因此不但自己信主,全家也蒙選得救
(參看
【新約】
羅馬書
十六章13節)
。
馬太福音
五章41節主說:
「有人強逼
(勉強)
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
對不講理的異民族
(敵人)
尚且如此,何況對愛我們的主呢。別說勉強,就是祂吩咐一聲,我們也會好好遵從。 因為在愛裡就沒有勉強,正如
哥林多後書
五章14節所說:
「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
愛能生出激勵的力量,最好的例子是
拿俄米
愛媳婦
路得
,
路得
感激她的愛,自願跟隨
拿俄米
回到
伯利恆
去,這裡面絕沒有一點勉強的成份,實在值得我們傚法。
(故事參看
【舊約】
路得記
第一章)
.......................
格言摘錄
△孝子事親,不可使吾親有冷淡心,不可使吾親有煩惱心,不可使吾親有驚怖心,不可使吾親有愁悶心,不可使吾親有難言心,不可使吾親有愧恨心。 △事親以孝,孝之端多矣;總在體字上用心。親言當始終遵守。親在堂時,竭之善事;如已辭世,又當想像親心未畢之事,而繼成之。既無愧於生前,又無愧於身後。盡力勉強,問心若安,則孝近矣。莫謂大孝完人,非聖人不能也。 △神將向那些打開
聖經
的人,打開天上的窗戶。
.......
選
△死的知識,是無知之母。
........
選
△人與物並列,人常取物舍人。
.......
選
..............................
.............. 澎湖伯講道集 第七冊 作者:呂春長牧師
..............
原文著作時間:約1980年之前
---- 打字、整理、編輯 ----- 2011年12月 Cairu、
Phil
:::
搜尋
search
進階搜尋
追思與紀念
● 蒙主厚恩七十年 ..... 林東薰長老
● 紀念主內聖徒.... 陳金尊長老
行善建議
行善建議
物資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