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機小語

耶穌並不是行祂所傳的,而是傳祂所行的       ........ 

32. 錯誤的評估

人們不信 耶穌各有其因由,其中最大之一就是不信 耶穌為至寶(不知  耶穌的好處、寶貴處),俗語 :「愚人不識寶,珍珠當做老鼠屎。」正是此意。

耶穌說:「天國好像寶貝藏在地裡,人遇見了,就把它藏起來,歡歡喜喜的去變賣一切所有的,買這塊地。天國又好像買賣人,尋找好珠子,遇見一顆重價絑子,就去變責他一切所有的,買了這顆珠子。」(【新約】馬太福音十三章44~46節)

保羅當初視基督教如蛇蠍,所以逼迫教會,無所不用其極。可是當他明白  耶穌是誰之後,卻這樣說:「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祂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基督。」(【新約】腓立比書三章8.節)

從前英國 維多利亞女王也曾說:「英國寧願失去印度,決不願意失去聖經。」可見她也認識聖經(主的道)為至寶。

台灣有一個警世的故事,雖不一定有其人,但卻確有其事,而且此種類似的事例在我們周圍仍不斷發生,所以不可目之為無稽之談,此故事某種人更具有警惕和喚醒的作用呢!

話說從前南部某地方有一個富農,大家稱呼他為阿貴伯,這位阿貴伯雖然有錢,卻目不識丁,而且生性固執又吝嗇,他認為只要有錢,之可以解決世上一切大小難題,所以他看重錢過於一切人情義理,他尤其輕視讀書人,把們他說得一文不值。

他常常說:「賺錢最好,讀書何用?黑字能變成白米嗎?把書當柴燒,飯也煮不熟,我一把鋤頭勝過讀書人百枝筆!」又說:「讀書人肩軟腿弱,挑擔挑不來,走路走不遠,比農夫差得多了。當家裡米缸無米時,呼求孔子公、孔子婆有用嗎?」

阿貴伯有五個孩子,大的四個都已超過入學年齡,連老么金狗也已到了該進學校的時候了,可是阿貴伯卻死也不肯送子入學,而把他留在家裡幫忙工作。

每當校長、老師或家長會長到他家來,苦口婆心勸導他讓金狗去讀書時,他否但一口回絕,還氣憤人家多管閒事,並說出一些酸刻難聽的話來侮辱讀書人,他問道:「讀書既然有那麼多好處,為什麼村裡的鄭秀才與我一樣要拿鋤頭呢?」(原來鄭秀才是個晴耕雨讀、不求名利的學者)

又說:「我的孩子一天可以撿好多柴,也能為我看牛、餵豬、除草、打雜等等,怎麼可以讓他去學校讀那些無用的書呢?」

某年阿貴伯的女兒要出嫁了,依照當時的習俗,女家要送婚書給男家,阿貴伯既然看不起讀書人,自然也沒有讀書人朋友,自己又寫不出來,不送婚書又怕失面子。幾經考慮,不得已厚著臉皮去央求鄭秀才代筆,湊巧碰到鄭秀才很早就下田去了,因為他本是半耕半讀的人。

這時阿貴伯只好跑到田里向鄭秀才好言拜託,鄭秀才平日受阿貴伯的輕視,起初真想不理他,經不起他一再央求,只好答應了,就叫他到自己家中去拿筆來,拿來了一看太大,叫他去換小的,筆有了又說沒有硯,硯來了又說沒有墨,墨來了又說沒有紙,真是百般刁難,等到一切齊備,阿貴伯已跑得氣喘吁吁、面無人色了!

接著要寫了,但田間沒有桌子怎麼辦,就叫阿貴伯雙手著地,以他的背權充寫字檯。鄭秀才一面寫,一面指著田邊的牛,對阿貴伯說:「某人,你今日四腳落地,與那隻牛一樣,這莫非你為富不仁、看不起讀書人的報應!」阿貴伯有求於人,不敢還嘴,只好忍氣吞聲當做沒有聽見。

經過這次教訓之後,阿貴伯雖然心裡承認讀書有時可派上用場,但仍覺得用的機會很少,反正他又沒有第二個女兒要出嫁,再不會受到那種羞辱,因此仍然不讓孩子去讀書。

光陰似箭,轉眼幾年過去了,阿貴伯四個大孩子都已長大成人,頭三個都很老實,唯獨老四時常和一些不三不四的人鬼混,嫖、賭、飲、無所不來,有一次賭輸了數十萬,被債主逼得急了,乃以父親的名義向一位財主借錢還了債務。

當時阿貴伯也不知紙上(借據)寫些什麼,只相信兒子的話,就蓋了章,限期一到,那財主便登門討債了,阿貴伯失口否認他有借錢之事,但證據確鑿,怎能推得掉呢?後來打起官司,阿貴伯敗訴,不但還要清本利,還要負擔訟費用呢!

這一下真是破財又受氣,對阿貴伯的打擊相當嚴重,還因此臥病好多天呢,病癒之後,接受親朋之勸,至台北去旅行散散心,他此時也想開了,生命到底還是比金錢要緊,何必為金錢而氣壞了身子呢?為不讓城裡人看不起,他也不敢穿粗布衣服去台北,因此特地去訂製了一套體面的西裝和一雙皮鞋。

阿貴伯坐上往台北的火車不久,有一個鄉下婦女手裡拿著一封信,從對面座位跑到他面前說:「老先生,請幫我看看這信上怎麼說!」因為她看到阿貴伯西裝筆挺,很有學問的樣子才來央求他。

這時車上的人很多,阿貴伯不願當眾失面子,只好接了過來,抽出了信箋。但自己確實不識字,如何是好呢?一時急得涕淚交流,還喃喃地自言自語,埋怨自己,那鄉婦看到這個光景更是又著急又悲傷,因為她離家時母親病重,至今天上車之前接到此信,必定講起母親的病況,現在看阿貴伯的表情,她認為凶多吉少,必是母親死了。

她一面悲傷流淚,一面詢問阿貴伯,她母親何時去世,何時安葬,阿貴伯卻答不出來,只是搖頭嘆息,非常痛苦的樣子,真正是有口難言,鄉婦無奈何取回書信,央請別人代閱,原來信上告訴她,母親的病已經痊癒了,叫她放心,眾人聽了都向阿貴伯投以奇怪的眼光,害得阿貴伯羞愧得無地自容,連火車抵達台北了都不曉得下車。

後來才由基隆折返台北,投宿旅社,思前想後,再也睡不著,也沒有心情遊覽了,又怕再惹笑話,所以第二天就同南部一熟人相偕回家去了。

經過這次不愉快的旅行之後,阿貴伯才徹底感到不識字的痛苦,一時悔恨交加,以後再不敢看不起讀書人了。而且一百八十度轉變,親自帶著老么金狗(這時已十五歲了)往國校交涉,請求准了入學,又鼓勵四個已經成家立業的孩子參加識字班,甚至他自己也不服老,跟他們一起從ㄅㄆㄇ開始一字一字地學習,並且慷慨解囊,捐出款項補助國校與識字班的經費,使多人受感動,一時傳為佳話。

看了上面的故事,我們會覺得在我們周圍馴有不少阿貴伯一樣的人,也經常可見到類似的事情發生,這故事的含義也可引伸、擴大,給某些人一個適時的警言。

阿貴伯看不起讀書人,有一天竟為不識字而受苦;有人看不起小額金錢,有一天竟為少一塊錢而買不到車票;有人歧視鄉下人,戰時疏散到鄉下竟事事要求助於他們。

古時齊桓公輕忽扁鵲的警告,後來病重要找他卻到處找不著,而一命鳴呼!多少男人迎新棄舊,置髮妻於不顧,及至遭車禍,鋸了雙腿,看到在床旁守護的卻是髮妻,才恍悟老婆(髮妻)的可貴。

路加福音十六章 19~31節的故事是  主耶穌親設的比喻,凡主所設的比喻都有事實的背景,有關地上的事如此,有關天上的事也必如此,所以我們不可忽視這故事,從這故事我們還可以透視天外天(如【新約】啟示錄廿一章1.節的新天地)呢!

這故事有人稱之為「財主與乞丐」,有人稱之為「富人與拉撒路」,有人稱之為「天堂與地獄」,也有人稱之為「現世與來世」或「兩個永遠」的故事。

我每次讀這故事,總會聯想到阿貴伯的故事,如果把這兩個故事作個比較,不但饒有興趣,而且發人深省:

一、阿貴伯愛錢財,財主愛奢華宴樂;
二、阿貴伯輕視讀書人,財主藐視敬  神的人;
三、阿貴伯譏笑鄭秀才,財主恥笑拉撒路
四、阿貴伯不信識字有用處,財主不信敬  神有用處;
五、阿貴伯不信讀書人的話,財主不信摩西和先知的話;
六、阿貴伯急時求助鄭秀才,財主痛苦中求助於拉撒路
七、阿貴伯在火車上受窘,財主在陰間受苦;
八、阿貴伯有五個孩子,財主有五個兄弟;
九、阿貴伯鄭秀才刁難,財主得不到拉撒路幫助;
十、阿貴伯可由台北回家,財主不能從陰間回到世界;
十一、阿貴伯有機會帶著五個孩子去上學、念識字班,財主沒有機會帶領五個兄弟去聽道信主;
十二、阿貴伯老了還有機會唸書識字,財主卻沒有機會聽福音得到救恩。

如果讓我在他們兩人中作一選擇,我必捨財主而取阿貴伯。也就是說,我寧件阿貴伯,決不願作財主。幸好我們今日還不像財主走到陰間,我們都像阿貴伯還有機會,所以務要接受【新約】希怕來書三章15節的話說:「你們今日若聽祂的話,就不可硬著心,像惹祂發怒的日子一樣。」(參看【舊約】以賽亞書五十五章6.節)


....................





原文著作時間:約1981年之前 ---- 打字、整理、編輯 ----- 2010年4月 Cairu、Phil


:::

搜尋

行善建議

行善建議

物資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