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機小語

須知 ....學歷與學識不同、知識與智慧不同、長大與長成不同、妄想與理想不同、投機與投資不同、熱狂與熱心不同、亂愛與戀愛不同、教徒與信徒不同 ........       ........呂春長牧師 

34. 利未新生

【新約】馬可福音二章13~17節,記載稅吏利未受召進入新生活與   耶穌如何宣言祂為罪人的朋友的事。耶穌在世上作了三項工作,教訓、醫病、與拯救。馬可福音二章 2節「耶穌就對他們講道」

馬可福音二章13節「祂便教訓他們」,這表明 耶穌是從 神而來的教師「耶穌治好了許多害各樣病的人,又趕出許多鬼,」馬可福音一章34節)

「我吩咐你起來,拿你的褥子回家去罷,」馬可福音二章11節)這表明 耶穌是從 神而來的醫師。

「耶穌見他們的信心,就對癱子說,小子,你的罪赦了。」馬可福音二章5.節)

「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馬可福音二章17節)這表明  耶穌是從 神而來的救主。

關於利未的新生,我們從聖經思想三項教訓。

(一)無聊中的新出路

「  耶穌經過的時候,看見亞勒腓的兒子利未,坐在稅關上,就對他說,你跟從我來,他就起來跟從了 耶穌。」馬可福音二章14節)

我們參看馬太福音九章 9.節以下的聖經就知道,這個利未馬太是同一個人,但他的父親亞勒腓馬太福音十章 3.節所記小雅各的父親亞勒腓就不同。

利未亦名馬太,是稅吏。稅吏大部分是猶太人。他們常有詐取私飽的行為,因之頗受猶太人的鄙視;被視為罪人,賣國奴(猶奸)

聖經在這裡記載利未坐在稅關上,耶穌從那裡經過,利未耶穌一召則來,為什麼這麼快呢?我們知道,一個人放棄一切來跟從 耶穌並不容易,然而利未為什麼被   耶穌一召則來呢?

他並不是一個無所事事的失業者,儘管他的職業被人輕看,但是收入可觀,他且有父母妻子等家族,並不是一個無家可歸的流浪者。他既非為利誘所惑,亦非因生活所迫,因為跟從 耶穌完全無利可圖,為什麼利未能轉向一八O度來跟從 耶穌呢?

我們觀察他得救前後不同的生活,不難想像一件事,就是利未的心裡沒有平安,心靈無所依靠,為什麼呢?

(1)他當稅吏也許不是他自願的,可能是世襲的。
(2)也許對人課了不當的,良心痛苦。
他也許無意微課重稅,但也許因同業公會有規定,上司纏縛牽制,不得不這樣做。
(3)也許他了一個好稅吏,額外之財分文不取,但得不到人家的諒解,心裡懊喪,覺得人生無味,作善乏力。
(4)不時受到人家的歧視侮辱,而感到人生無意義。
(5)也許因看見法利賽人和文士的生活腐敗,對宗教家感到失望。
(6)也許在他周圍發生了什麼變故,以致影響他對人生的看法。
比方說,某同事最近死亡,看見某同業晚境的痛苦,臨終的不安,或者讀了某件歷史而心有所感。
(7)也許最近聽過   耶穌的講道,看見祂所行神蹟奇事,聽見許多蒙恩者的見証,又和人談論關於   耶穌的事而心嚮往。
(8)也許因看見那一班跟從   耶穌的人不時滿面春風,使他自感不如,欣羨那些漁夫清淡而有意義有價值的生活。
(9)也許想起自己所從事的職業,人人嫌惡,要是鼓起勇氣志願跟從   耶穌,又怕資格不夠受主拒絕,因而不覺悽然淚下,每日意氣消沈,食旨不甘,聞樂不樂。
(10)也許在失望中想起   耶穌與眾不同。

祂的說話與人不同,祂的看人與人不同,不然那些漁夫有什麼資格作   耶穌的門徒?想到那精夫俗子的漁夫還有資格作   耶穌的門徒,難道自己就此絕望嗎?

由此他就燃起一絲希望,在他恰如單變少女給一種矛盾的心理所支配,一方面想作耶穌門徒,另一方面怕自己資格不夠可能遭受拒絕而過著無聊生活的時候,有一天 耶穌從稅關那裡經過,看出利未心裡的苦悶,明白他現在的生活苦悶,也知道他所渴慕的是什麼,就對他說,你跟從我來。

古人說:人有善願,天必從之跟從 耶穌是利未寤寐以求,求之不得的事,所以他就豪不躊躇放下一切而起來跟從 耶穌。從此利未獲擺脫無聊的生活,步上新生的旅途。

許多人也在許多不同的環境中時常感到人生的孤苦,心靈生活的苦悶,這是人生一個極大的危機,因為這時候若找不到正常的出路,往往會變成自暴自棄,甚至悲觀厭世,跑上自殺之途。

但   耶穌說:「我來了,是要叫羊〔或作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翰福音十章10節)生活的無聊是危機,也是轉機,是接受耶穌所賜更豐盛的生命的絕好機會。

(二)平凡事的新意義

「   耶穌利未家裡坐席的時候,有好些稅吏和罪人,與   耶穌並門徒一同坐席,因為這樣的人多,他們也跟隨   耶穌。」馬可福音二章15節)

一個人相信   耶穌而跟從祂以後,並不一定要離開原來所住的社會,否定社會一切的生活,與一切的朋友絕交。我們看見利未的新生就知道信仰生活是什麼,就是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出新意義。

利未跟從 主 耶穌以後就立即招待 耶穌及祂的門徒到他的家裡來,又請他以前的同事朋友來作陪賓一同坐席。利未以前一定常常請客,今日作了 耶穌的門徒也同樣請客,同樣喫,同樣喝。

這樣,信 耶穌以後生活從表面上看起來與信   耶穌以前的生活並無二致,沒有什麼改變,但在平凡中卻有新意義,有什麼意義呢?

從前請客沒有 耶穌,現在請客有 耶穌;從前請客讓世上有權貴的人坐上座,今日請客尊 耶穌為上賓;從前喫喝是滿足肉體,今日喫喝是為感謝恩主;

從前請朋友是為猜拳,談笑作樂,今日請朋友是為聽道認識  耶穌;從前喫喝是為要犯罪,現在喫喝是為要傳福音,表面上是依然故舊,實質上是改變刷新。

【舊約】創世記五章22節記:以諾瑪士撒拉之後,與  神同行三百,並且生兒養女,」以諾的生活表面上看起來雖然與眾人無異,但意義卻不同,他人的生活是為自己,以諾的生活是為  神,他人走自己的路,以諾與  神同行。

有一位弟兄見證說,他自信主得救以後,生活似仍舊平凡,但實質上是刷新有意義。他雖然同樣作事賺錢結交朋友,但意義卻廻然不同,從前作事賺錢是為揚己名,為飽私慾,現在是為榮主名,幫助他人;從前結交朋友是為同上酒樓,共談穢語,現在結交朋友是為同守主道,共作主工。

由此可知,基督徒的生活並不是消極的不可作什麼,而是積極的在所作的任何事上榮耀 神 。聖經說:「所以你們或喫或喝,無論作什麼,都要為榮耀   神而行。」【新約】哥林多前書十章31節)這是我們基督徒在平凡生活中的新意義。

(三)對罪人的新看法

耶穌聽見就對他們說,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馬可福音二章17節)

這是 耶穌對罪人革命的看法。當時在猶太人的社會中有三種人,是最被人歧視的:

(1)稅吏 ----- 政治上的罪人;
(2)娼妓 ----- 道德上生活的罪人;
(3)罪人 ----- 宗教上的罪人(在此所謂罪人不是指專於犯罪的人,乃是那些不守  摩西的律法的人)

這三種人從法利賽人看來是該死的,被咒詛的,「這些不明白律法的百姓,是被咒詛的。」約翰福音七章49節)但   耶穌接納罪人做朋友,因為祂對罪人有新的看法。

法利賽人文士批評   耶穌接納罪人, 主 耶穌對事事並沒有不認或反駁,這不是說結交罪人犯罪不要緊,或說 耶穌不重視他們所犯的罪。

耶穌承認祂結交罪人作朋友,同時也肯定那些罪人為罪人,所不同者,是祂不視罪人為該死的,被咒詛的,祂視罪人為值得同情憐憫的病人。

病人需要醫生,醫生也有醫治病人的義務與責任。耶穌接納罪人與祂醫治病人有同樣的意義。病人接受醫治要有一條件 ,就是要自己覺得是一個需要醫治的人,否則他不肯就近醫生,也不願吃藥。

從 神看起,法利賽人和文士同樣是罪人。【新約】羅馬書三章10,23節)不僅 神視他們為罪人,就是法利賽人和文士也知道他們是罪人。

「   耶穌就直起腰,對他們說,你們中間誰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他......他們(文士和法利賽人)聽見這話,就老到少一個一個的都出去了,」約翰福音八章7.~9.節)可見他們明白自己有罪,但他們不承認自己的罪,這樣他們滅亡才是應該的。

稅吏、娼妓和罪人他們自覺有罪,而願意就近   耶穌,他們不僅罪得赦,且得新生。罪人就近   耶穌,   耶穌赦免罪人,這原是一件極其當然的事。

文士和法利賽人竟對   耶穌所作的事心懷惡意加以批評誹謗。世上只有喪失天良的人才敢阻止病人就近醫生,反對醫生醫治病人;當時文士和法利賽人這樣的作為,真是壞到極點。

「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不知當時的文士和法利賽人聽見這句話,感想如何?

「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稅吏和娼妓倒比你們(文士和法利賽人)先進   神的國。(馬太福音廿一章31節)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說,   神不管人犯罪,不重視罪惡,乃是說,祂如醫生喜歡醫治那些自覺有罪而願意就醫的人,喜歡悔改的罪人。

如同   耶穌在世當時的文士和法利賽人,古今同樣在教會外有許多偽君子、偽紳士。偽道德家,在教會裡有許多偽敬虔、偽熱心、重儀文形式,靈性自高而輕看他人的人。

但神不以外貌取人。「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馬太福音十二章 7節)以自高自義祭祀 神,不如以真誠悔改的心來到 神面前,更能獲得 神喜悅。

西門彼得看見,就俯伏在   耶穌膝前,說,主阿,離開我,我是個罪人,」路加福音五章 8節)結果彼得做了耶穌最傑出的門徒。「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新約】提摩太前書一章15節)

承認自己是個罪魁的保羅,結果變成了使徒中最出色的人物。可見世上知罪的人才能相信   耶穌作祂救主,只相信 耶穌作他救主的人,罪才能得赦而成為 神的兒女。

耶穌說:「康健的人用不着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①神的愛,②耶穌來世的目的,③罪人的福音,④不知罪的危險。

我們基督徒不可隨便與人附和,給人定罪。我們對罪人要有新的看法,如同 耶穌視罪人如同病人,我們也當以同情憐憫的心對待他們,且帶他們到罪人之友 耶穌面前。我們別忘記,我們原是甲級的罪人,但主憐憫我們,所以我們也當效法主而憐憫他們。
  

  
 
................................................

△洗手 ---- 洗手不如洗心。

△實証 ---- 小心做人,直到沒人相信那些謗詞。

△考驗 ---- 一旦挑戰來了,就要証明自己是何等樣人。

△思而後行 ---- 不要把時間花在你會後悔的事上。

△充備良善 ---- 斗中盛滿小麥,即無法再收入秕稗。

△不得二過 ---- 最惡劣的行為不是犯罪,而是再犯。
 
........................................................
    
  
..............  澎湖伯講道集   第八冊   作者:呂春長牧師 .............. 
 

原文著作時間: 1980年左右  ---- 打字、整理、編輯 ----- 2013年 9月 Cairu、Phil


:::

搜尋

行善建議

行善建議

物資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