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機小語

自由是心靈上一種內在的狀況,並不單是外表上束縛的解除。       ........白悟德 

29. 模範家庭

在這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的時,倫常不振、罪惡橫行的世界,要找一個過得去的好人已感不易,何況一個堪為眾人榜樣的模範家庭呢?

感謝主,祂不讓我們失望,今日祂帶領我們來到這裡,就是為要叫我們向這一家人傚法,因為他們正是一個主所認可的模範家庭啊!現在我們就以「模範家庭」為題,來研討構成它的地位的幾個條件。

第一是 敬神

聖經告訴我們,敬畏  神是智慧的開端。一個人相信  神、敬畏  神與否,其人生觀念與生活表現是完全不同的。信仰決定人的思想,思想支配人的生活。所以有信仰(有神)才有信仰的生活,沒有信仰(無神)就沒有信仰的生活。信仰如何,生活就如何,如影隨形,絲毫不爽。

有人相信無  神、人無靈魂、死後沒有審判,更無天堂地獄之存在。他根據這種信念而行動、而生活,所表現出來的就是衣冠禽獸的樣式,甚至連禽獸都不如。

有人相信有  神也好,無  神也沒關係,馬馬虎虎何必認真。他根據這信念而行動、而生活,很自然的他所表現出來的就是馬馬虎虎、似是而非、似人非人、太太與酒家女都分不清的生活。

有人相信有  神、有主、人有靈魂、死後有審判,也有天堂地獄的存在,他根據此種信念而行動、而生活,所表現出來的自然是物、人、神、是非、等級、暫時、永遠都分得清清楚楚,而且凡事榮神益人。別人無主,他心中則隨時有主。

一個家庭無論人口多寡、家道貧富,有此信神、敬神之心,何患不美滿幸福?其為模範家庭,誰曰不宜?


第二是 孝親

「孝道」在我們國人聽來是不會陌生的,這是我國固有道德中最突出的一條。我國自古以來的道德、哲學、文學、小說、戲劇以及民間故事,其題材使用之多並為人人歌頌者,要算忠君(愛國)與孝親這二者為最。

基督教的聖經教導人敬 神、孝親,與我國的古訓忠君、孝親不謀而合。敬神、孝親也是報恩的表現,因為  神是創造的恩主,父母是生養的恩人,敬之孝之是理所當然之事。

清朝某地方有一個青年樵夫,一天挑了一擔茅草沿街叫賣,恰巧縣太爺的大轎迎面而來,躲避不及,觸犯了縣太爺的虎威,被重責四十大板。他忍著痛楚回家臥床養傷,他父親問明原委,就對他說:「我叫你讀書你都不聽,今天總算見識到縣太爺的威風了。他能做知縣還不是讀書的關係嗎?」

樵夫正當滿腔悲憤之時,立刻回答父親道:「好,既然這樣,我一定用功讀書,立志非做到縣長誓不罷休!」從此埋頭苦讀,日有進境,不到幾年便中了秀才,繼之又中了舉人,最後中了進士,入翰林,後來被任為道台之職。

走馬上任之時,他轄下的各縣知縣都來迎接,湊巧那位打他四十大板的老知縣也是他的下屬之一。當他大擺筵席,款宴這些部屬時,特別請這位知縣坐首位。那知縣當然不敢就坐,再三推辭,他就說:「今天這酒席是特別向你報恩的,無論如何,你務必坐這首位。」

那老知縣聽得莫名其妙,乃請道台明示其詳,於是道台就把從前如何被責打、如何立志讀書,後來如何做了道台之事說了一遍。那老知縣聽得大驚失色,伏地向道台請罪。道台卻好言安慰他道:「我能有今日,都是你給我激發之功,我不但不怪你,還大大感激你呢!請就坐,讓我先敬你一杯。」

對一個為顯耍風而打他,卻無意中激發他達到成功的人如果要報恩的話,那麼,對辛苦養育、栽培、看顧我們至長成的父母要怎樣報恩可想而知了!

第三是 友恭

友恭(兄友弟恭)是指兄弟姊妹相友愛。神要求人敬畏祂,也要求人彼此相愛。父母對子女也一樣,喜歡兒女孝訓,更喜歡兒女們互助相親。

如果只對父母孝敬,而兄弟姊妹之間沒有手足之情,決不能滿足父母的心。我就曾見到一個母親有好幾個兒女都很成功,在他們為她祝壽之時卻掉下眼淚 .....為什麼呢?原來他們兄弟、妯娌之間竟有終年不相往來的,甚至此時在母親面前彼此見到了也不相問安。這樣的情形不是把母親過生日的快樂大大的沖淡了嗎?

明朝初年,浙江省浦江有一家姓鄭的,二百多年來沒有分家,遠近的人都稱讚他們為義門。地方官上表奏請太祖皇帝下旨賜封他們為「天下第一家」,明太祖便名見家的家長鄭濂,問他道:「你家中一共有多少人?」鄭濂回奏道:「臣家有一千五百六十三人。」太祖嘆道:「真是天下第一家也!」

馬皇后在屏後聽到他們的回答,等太祖進入後殿,便回太祖對鄭濂印象如何,太祖說:「很好,不愧是天下第一家的家長。」馬皇后說:「陛下沒有想到鄭濂有害於我麼?」太祖笑說:「怎麼說是對你有害呢?」馬皇后正色說:「此害非關妾一人,恐怕牽連到陛下及朱氏合族呢!」

太祖愕然不解道:「願聞其詳。」馬皇后說:「陛下只以一人舉事而得天下,今鄭濂一家有一千五百多人,舉事豈不是更容易麼?」太祖聞言大吃一驚,默然良久,心中即有滅盡鄭氏家族的惡念。

不久太祖重新召見鄭濂,面有不快之色,問他說:「你家二百年沒有分家,一千五百多人聚族而居不起糾紛,可有什麼秘訣麼?」鄭濂笑著回奏道:「沒有什麼秘訣,只是不要輕信老婆的話罷了。」太祖聽了也大笑起來。

恰好有人進貢香梨,太祖便賞賜鄭濂二枚。鄭濂雙手擎起梨子,叩頭謝恩而去。太祖暗命人尾隨著他以觀其究竟,只見鄭濂回家後,召集全族人曉諭說:「今得聖上宏恩,欽賜香梨二枚,我們應當叩頭謝恩再行分食。」於是全族的人都跪下謝恩。

鄭濂又說:「香梨雖只有二枚,但這是聖上的恩典,自當共沾聖恩。」於是把香梨搗碎,放入兩個大水缸,再注入清水,加以攪勻,命族人分飲其水。

太祖聞報大喜說:「睦族有方,分梨有法,彼族中尚不自爭,安肯與人爭天下,我可無憂矣!」從此便不再有殺鄭濂之念。當馬皇后再問及如何處置家時,太祖回答道:「我早已有打算了。」便命取文房四寶來,即提筆親書「天下第一家」,頒賜他們,永垂紀念。

我講這故事的意思,不是叫我們開倒車,恢復大家族制度。我是認為,兄弟本是同根生,要彼此相愛。這樣才可以:一、榮耀神;二、安慰父母(在世或在天都一樣);三、留下好榜樣;四、對人作好見證。

上面所提的三點:第一是  敬 神;第二是孝親;第三是友恭。這一家人都做到了,他們當然是主所祝福的模範家庭,願我們都向他們學習。

  
....................
 
  
  
    
原文著作時間:約1980年之前 ---- 打字、整理、編輯 ----- 2011年5月 Cairu、Phil


:::

搜尋

行善建議

行善建議

物資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