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機小語

自由是心靈上一種內在的狀況,並不單是外表上束縛的解除。       ........白悟德 

29. 吟味聖詩二三三首

今天的告別(追思)禮拜程序單裡印著聖詩二三三首的詞。這詩詞雖然很淺白,但其內容對人生的教訓和啟示卻非常深刻。它所描寫的都是人生的真相,這是沒有人能加以否認的。以下就讓我們一節一節的加以分析吧。

第一節:「咱人生命無定著,一寸光陰當寶惜;生前緊緊(趕緊)反悔罪,死後欲改無機會。」

世人誰都知道自己有多少兒女、多少房子、多少土地、多少存款、多少股票、多少財產,可是誰知道自己的生命還剩多少呢?俗語說:孔子公不敢收隔夜的帖子。」意謂人的生命無定,明日之事怎敢輕率答應呢?人在何時、何地要遭遇何事,別人不知,自己也不知。

論到危險,坐船有危險,馳馬有危險,在戰場上有危險,可是在臥床上難道就沒有危險嗎?絕大多數的人不就死在床上嗎?腳不出戶的人同樣不安全,「閉門家中坐,禍從天上(或門外)來」的例子也很多。人確實如【舊約】撒母耳記上廿章3.節 所說的一樣:「我離死不過一步!」

所以人要愛惜光陰,經上有云:「你們今日若聽祂的話,就不可硬著心。」有人說:「到天堂去的人都說『幸虧』…」(幸虧當時悔改信主等等),下地獄的人都說:『早知道…』就是「早知今日悔不當初」之類的話。有「生前緊緊(趕緊)反悔罪,死後欲改無機會」的詩詞。

悔改得救的機會只有在生前,錯過此生,機會便永遠消逝了。許多不信主的人常問,為什麼信 耶穌的人死後不誦經、不超度、不請道士引路,也不做功德、打開地獄呢?

理由很簡單,基督徒在生前自已讀經(聖經)、明白真道,不需別人在他死後來誦經;基督徒生前信  耶穌,已出死入生,生活一百八十度轉變,也得到進入天堂確切保證,那還需要超度呢?

基督徒生前得主帶領,死時也就到達目的地 ── 天堂了,當然不需要引路;再者,基督徒死了不往地獄,打開地獄何用?至於做功德,罪人有何功德可言呢?

唯一能救人的功德只有  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所流的寶血,除此以外,  神不承認人有什麼功德。所以人只要悔改信靠  耶穌就能得救,也唯有悔改信靠  耶穌才能得救。

第二節:
「老人衰弱氣將斷,過往(過世)時刻難打算(預測);新像鳥隻緊緊(快速)飛,溪水流落直直過。」本節是描寫生命的無定與短促,歲月無情,如鳥飛、如水流,不斷的逝去,世上之壽夭最多也只差幾十年,與永恆相較,何其微不足道!所以人與其爭長壽,不如求永生。

第三節:
「少年勇健無疑悟(想不到),較早老人會歸土;譬如雲霧罩大山,遇著日出忽然散。」

鐵路局的火車、公路局的汽車都是按照規定的時刻開行與到達的,可是人的生命卻沒有什麼規定的時間,俗語說:「棺木為裝死人,卻不一定裝老人。」

多少白髮人(如父母)哭黑髮人(如子女)的例子就是證明。英年早逝雖然是悲劇,這也是  神所命定,人不得有所怨言。

人生譬如坐火車旅行,每站有人上下,有人從高雄上車,直到基隆才下車,算是最路長壽的;其餘有的台南上、嘉義下、有的岡山上、彰化下,或者由高雄上,未到竹南就下去了,真是長短不一、壽夭各異。

然而人生的價值與成敗並不是以生合的長短來比量,而要看他在世時如何生活、如何為人而定。人應該活得有目的、有意義,才不辜負此生,不辜負  神的美意。

【新約】雅各書四章14節 告訴我們:「你們原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誠所謂:「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我今年六十七歲,六十七年前世上沒有我這個某某,六十七年後也必沒有我這某某的存在,我是什麼?只是一片雲霧,暫時出現,有什麼可誇的呢?

第四節:「日月催迫人快老,的確不久死就到;福音真理無承受,靈魂怎能得著救?」

近代的人都很愛說也愛聽一句恭維的話:「你都不會老!」事實如何呢?人人都在老,因為日月交相催迫也。譬如魚在熱鍋中用油煎,任你如何翻轉得快,總是要變焦的。

以服飾打扮可以稍為隱瞞老,但不是真的不老,眼花、頭昏、臉皺、耳重、骨頭酸、腰背彎、頭髮白、牙齒壞、食量減少、記憶力衰退 ....... 這十項都是衰老的信號,都是叫人準備回去天國的家書。如【舊約】阿摩司書四章 12節說:「你當預備迎見你的 神。」

可是人若不接受福音真理,怎能去見  神呢?福音真理就是  耶穌,人信靠祂才能得救,因為主親自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得到父(神)那裡去。」約翰福音十四章 6.節)

第五節:「各人出世(出生)空手來,計謀富貴積錢財;至終過往(過世)空手去,家業富貴都放離。」

這一節是對那些貪變世,孜孜為利的人當頭澆冷水,希望他們清醒。多少人日以繼夜的謀求財富,「得!得!得!」「入!入!入!」(只得不失,只入不出)是他們人生的口號,全不理會「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這句話,有一首百空歌巴不得他們經常唸唸,歌曰:

「天也空、地也空、人身渺渺在其中;日也空、月也空,東昇西轉為誰功?妻也空、子也空,黃泉路上不相逢;金也空、銀也空,死後何曾在手中?田也空、屋也空,換上多少主人翁!」

俗說說得好:「雙腳疊齊(人死了總是被擺成這樣姿勢),傢伙(財產)別人的!」難怪  保羅 哥林多前書十五章 19節說:「我們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眾人更可憐。」

幸虧 信  耶穌的指望不全在今生,還有來生永遠的福樂在前面呢。所以我們不以身外之物為寶,乃是以 耶穌基督為至寶(【新約】腓立比書三章8.節)


第六節:
「旅客一冥(夜)宿客館,天光(亮)起身不遲緩;咱站世間如出外,盼望天頂永遠住。」

生者寄也,人生於世就如旅客投宿於旅店一樣。
富貴騰達的人好比投宿於國際標準的觀光旅社,清爽舒適,好不快哉!
貧賤落魄之輩則如投宿於簡陃的客棧,冷暖氣設備是天然的(冬冷夏熱),床舖上並有臭蟲跳蚤為伴,可謂苦矣!然而一到天亮,一概都要離開,好壞都不屬於自己,什麼也不能帶走。

人過死河要受過濾,屬於此世的物質都不能通過(不能帶過去),要撇得乾乾淨淨,連一口氣也要吐出來還給世界,唯有他在世上的行為則必須帶到  神面前,作為  神審判(賞善罰惡)的依據,如【新約】哥林多後書五章10節所記:
「因為我們眾人必要在基督台前顯露出來,叫各人按著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惡受報。」

為死人治喪埋葬是活人(尤其亡故者的家族親朋)的本份。
但不論用那一種葬禮儀式(包括基督教式)對死者在永世裡的情況都不會有任何影響。
無論盛大、隆重的或簡單、草率的對死者都沒有什麼增加或減少。
然則基督徒為死者(尤其父母)雖也舉行隆重葬禮,但其目的與外邦人所謂「超度」、「引路」、「做功德」是截然不同的。
基督徒為死者舉行葬禮意義主要有下列五項:

一、有如儒家所說的「死葬之以禮」,是對死者應盡的本份;
二、乃籍以追念故人生前之種種(值得稱道之處)
三、乃為互表同情與安慰;
四、更為在此嚴肅的時刻恭聆  神的教訓(當比平時較易接受)
五、同時期望收到傳福音的果效。


....................




原文著作時間:約1980年之前 ---- 打字、整理、編輯 ----- 2010年9月 Cairu、Phil


:::

搜尋

行善建議

行善建議

物資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