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機小語

自由是心靈上一種內在的狀況,並不單是外表上束縛的解除。       ........白悟德 

3. 貴重的器皿

【新約】提摩太後書二章 20~21節:「在大戶人家,不但有金器、銀器,也有木器、瓦器;有作為貴重,有作為卑賤的。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作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無論什麼東西都有好壞貴賤。同樣木材、同樣的石料也有上材、下材、特別料、普通料之分。連水也分清濁,用途因而不同,如古歌曰:「滄浪(水名,即漢水)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足。」水原來是一樣,未受污染的清水可以用來洗濯高貴的冠纓,一旦被污染為濁水,就算勉強可用,也只好來洗濯沾泥染糞的腳罷了。

神給我們人類的本質沒有多大區別。人性弱點,歐美人和亞洲人無異;人性的優點(如果有的話),文化落後的黑人、紅蕃、台灣的原住民也與美國人、德國人相同。他們(指較落後者)若處在同樣環境中、受同等的教育,一樣可以成專家、做博士、當太空人。差別只在各人頭腦裡盛裝的東西不同罷了。

優秀的學生、模範青年和那些不三不四的太保太妹的不同處,也只在他們腦中所裝的東西。所謂變好變壞,都是指裡面的東西有所改變(改換)。頭腦如此,心靈也一樣。

腦中沒有墨汁,無法寫出文章來;心中沒有聖靈,怎能結出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的果子來呢?
(參看【新約】加拉太書五章22、23節)信  耶穌的人在心中有  耶穌,儘管他在外表看來是瓦器,但他裡面卻裝著寶貝。(哥林多後書四章7.節)

因為裡面裝著寶貝(以基督之心為心),乃得成為寶貴器皿。反之,縱使外表是大學畢業生、碩士博士、董事長、總經理 ……  一大堆鮮艷奪目的包裝,裡面所裝的卻是滿滿污穢,被人一攪便臭不可聞,這樣在  神面前便算不上寶貴的器皿,倒是魔鬼的工具而已。

哥林多前書三章 16節:「豈不知你們是神的殿,神的靈住在你們裡頭麼?」人人可做 神殿,只要迎接  神的靈在自己心裡居住。可是,人人也可做魔鬼的窩,而且不必迎接它。

只要開始放縱私慾,或稍失儆醒,它便會趁虛而入,賴著不走了,正如【新約】約翰福音十三章2.節 記載:「喫晚飯的時候,魔鬼已經將賣 耶穌意思放在西門的兒子加略人猶大心裡」。做 神殿的必成為貴重器皿,做鬼窩的必成為卑賤的器皿,任人自己抉擇。

昔年淡水中學某項運動聞名全島,有一次全台運動會該項比賽,恰好安排在禮拜日舉行,該校全體隊員自願放棄參賽。理由是敬拜  神比運動賽更重要,蒙神喜悅比獲得錦標(冠軍)更值得高興。這事至今傳為佳話,殊令人感動不已。(曾任該校校長的馬偕先生見證此事時總是熱淚盈眶呢!)

基督徒別以為人人好、事事好、處處好、時時好,就是好的。更重要的是分辨別其中的是非得失,以保持器皿的「格」。記得小時候,我常把從水溝捉來的小魚放養在飲用水缸中,母親雖曾責罵,祖母卻袒護我,使我有恃無恐。終於有一天我竟把許多蝌蚪蝌蚪吃豬糞的髒東西)放進去,而遭到母親的一頓鞭打。

基督徒當記住,我們是像舊約時代  神殿中的器皿,是分別為聖的。所以絕不可像古時選民犯罪墮落、被神離棄,以致如聖殿裡的器皿被擄掠至巴比倫,成為莫大的恥辱,如【舊約】但以理書五章1.~4.節 所記載:

「伯沙撒王為他的一千大臣設擺盛筵,與這一千人對面飲酒;伯沙撒歡飲之間,吩咐人將他父布甲尼撒耶路撒冷殿中所掠的金銀器皿拿來,王與大臣皇后妃嬪好用這器皿飲酒;於是他們把耶路撒冷神殿庫房中所掠的金器皿拿來,王和大臣皇后妃嬪就用這器皿飲酒;他們飲酒,讚美金銀銅鐵木石所造的 神。」

可見選民(神的兒女、基督徒)不肖,連帶必使  神的聖名在外邦人中受羞辱,正如先知拿單大衛王說的:「耶和華已經除掉你的罪;你必不至於死。只是你行這事,叫耶和華的仇敵(外邦人)大得褻瀆的機會,故此你所得的孩子必定死。」(【舊約】撒母耳記下十二章13~14節)

大衛犯罪已經認罪悔改、蒙  神憐憫赦免,尚且如此。如果他不肯認罪悔改, 神的聖名在外邦人中被褻瀆必更嚴重千萬倍。大衛必是有感於此,才寫出【舊約】詩篇廿三篇 3.節 的話:「祂使我的靈魂甦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

基督徒應當做聖潔、貴重的器皿,從裡面發出香氣,如【新約】哥林多後書二章14節說:「感謝神,常帥領我們在基督裡誇勝,並藉著我們在各處顯揚那因認基督而有香味。」否則所講的道、所唱的詩必不會有正面的效果,倒成為可恥的諷刺,有如一個妓女扮演聖母馬利亞一樣,令人不忍卒睹。

最後,容我重複一次,一件器皿貴重與否不是憑外貌,而是看內涵(例如茅屋中如果孔明,那便「雖是陋室,唯我德馨」了)。再者,器皿裡面所裝盛的東西,應該不怕被揭開攪動。倘若怕人揭開攪動,那種東西諒必見不得人,或越攪越臭。倒不如把它清除淨盡(統統倒掉)好了。(參看【舊約】申命記十章16節,【舊約】以賽亞書一章16節)

 .....................

 
 
 
原文著作時間:約1988年之前 ---- 打字、整理、編輯 ----- 2009年12月 Cairu、Phil


:::

搜尋

行善建議

行善建議

物資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