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約】申命記三十二章10~12節:「耶和華遇見他在曠野荒涼野獸吼叫之地,就環繞他、保護他、看顧他,如同保護眼中的瞳人。又如鷹攪動巢窩,在雛鷹以上兩翅搧展,接取雛鷹,背在兩翼之上。這樣,耶和華獨自引導他,並無外邦 神與他同在。」
以上經文是摩西臨終前緬懷神怎樣照顧、磨練祂的百姓(以色列)的歌詞。
第10節說:「耶和華遇見他在曠野荒涼野獸吼叫之地,就環繞他、保護他、看顧他,如同保護眼中的瞳人。」人處在曠野荒涼野獸吼叫之地免不了驚懼不安,但古時候 神的百姓-----以色列(現在神兒女──基督徒亦然)。只要想到 神的同在正如籬笆(牆垣)環繞、看顧、保護、其周密、細心如同人保護眼中的瞳人,那還用憂慮恐慌呢?
然而 神若凡事都像人保護眼中的瞳人一般地保護我們,恐怕我們真的要像眼中瞳人一樣的軟弱,不堪一粒塵砂的侵襲(禁不住輕微的打擊)了。所以在第 11節又說;「(神)又如鷹攪動巢窩,在雛鷹以上兩翅搧展,接取雛鷹,背在兩翼之上 。」也就是說,雛鷹不能永遠呆在它孵出的巢窩,必須學習展翅、飛翔,以及自尋食物,漸漸長大,成為威猛的飛禽之王。
保護在意識上(感受上)是甜美的,訓練(磨練)在意識上(感受上)是苦澀的。苦澀卻是長大、成熟、強壯的過程所必需。台灣的教會何以不進步、信徒何以不冷不熱?最大原因是否如韓國的基督徒指出的,是環境太好、生活過於富裕與自由所造成的呢?
某大富翁單生一子,多麼希望他強健、活潑、長大成為一個堪付重託的人。不料這孩子一年四季都害著各種各樣的病,使做父親的不但心疼,更是憂心忡忡。他雖然求遍天下名醫,買盡天下名藥,而且特別選派忠誠、細心的僕婢照顧兒子飲食起居,可是這位少爺總是面色蒼白,行動蹣跚,成天向父親訴說病痛折磨之苦,簡直行將就木矣!
最後,富翁向一位老拳師乞求健身的秘方。老拳師問明了他的兒子的病情之後,慨然答允願予救治,說:「你必須答應我兩個條件:第一、絕對信任我;第二、我要你拿多少銀子你就得拿出來。」富翁一心希望兒子速愈,當即滿口答應了。
第二天富翁如約派人送巨額金錢給老拳師,老拳師收了錢,只叫他們回去靜候佳音,過了一段日子毫無動靜,富翁也不敢向老拳師追問。不料有一天,一群蒙面強盜到他家中把他的兒子劫走了。
這孩子到了山寨之後,強盜們命令他一早起來就要劈柴,在烈日下挑水,下雨天則搬石塊修補牆圍。還要割草、洗馬,而且強盜們去打獵時都要他背著用具走。可以說一天到晚都不得休息,真是苦透了。可憐這少爺那裡受過這種折磨呢?幸好他年青,還勉強支持得住。
卻說那富翁自從失去了兒子,晝夜不安,天天催著官府查緝強盜,救回他的兒子。果然不出數月,他們便找到了盜匪的巢穴,把他們一網打盡,富翁少爺得生還,父子相見,喜極而泣。只有一項令富翁大感意外,就是他兒子竟如生龍活虎,十足是一個健美的大丈夫了。
問起他從前的種種病痛,兒子都已完全不記得了。
還有更出人意外的事,官府查綁票的幕後主使者竟是那位老拳師,而老拳師卻又堅稱他是受富翁全權委託,而且一切費用都是富翁提供的。不但山寨是用富翁的錢建造,連盜匪也是富翁的錢雇來的臨時演員罷了。
官府回頭問富翁是怎麼回事,富翁始而愕然,繼而想起當初和老拳師的商談經過,終於恍然大悟。事情既然明朗,此案也就從輕發落。富翁更派出樂隊和大轎把老拳師迎回府中慶祝去了。
經驗告訴我們、神對祂所愛的兒女(我們)常如上述的老拳師一般,用苦難來磨練我們,如【舊約聖經】詩篇一一九篇71節:「我受苦是與我有益,為要使我學習你律例。」
又 約翰福音十五章2.節 耶穌說:
「凡屬我不結果子的枝子,祂就剪去(注意剪的是枝子,不是樹根、樹幹。枝子也許就是錢財、地位、健康、美好的環境等)凡結果子的,他就修理乾淨,使枝子結果子更多。」「修理」對枝子言是受苦的事,但長成的基督徒必樂意接受。只有幼稚園的基督徒才不願意,正如小孩子不願意修理牙齒(尤其拔牙)一般。
福克德瓦格說:「克服困難唯一徑就是從困難裡鑽出來。」
而鑽則必須出力,且要有耐心。我們所敬佩的舊約時代的約瑟可為此作見證。所以有人說,困難不是人類的仇敵,實是人類的恩人。因為困難之來,可以鍜鍊出我們克服困難的種種能力。森林中的樹木要不是曾和狂風暴雨搏鬥過千百回合,樹幹就不能長得堅韌結實。同理,人若不曾遭遇種種困難,其信仰、人格、能力也不能臻於老練成熟。
保羅何以能說「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 神的人得益處」呢?因為這是他的經驗之談。他為基督遭遇不計其數的事(酸、甜、辣都有),結果都成為他的益處── 榮神益人,自己也有更豐富的見證(參看【新約聖經】哥林多後書十一章23~33節)。保羅真是個自己受苦而為 神為人結出甘甜果子的人,如【新約】哥林多前書十五章58節 他說:
「所以親愛的弟兄們,你們務要堅固,不可搖動,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為知道你們的勞苦在主裡面不是徒然的。」
----------------------------------------
△倘若你發現自己正穿著「沈重的心情」,試試穿上一襲「讚美之衣」!
---------------------------------------------------
原文著作時間:約1980年之前 ---- 打字、整理、編輯 ----- 2009年4月 Cairu、Ph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