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機會和各位同工見面互勉,真是感謝主!基甸會員算來是傳道人最好的同工呢。
一聽到基甸會這個名稱就使人聯到兩件事:一是聖經。因為基甸會主要工作就是將聖經贈送給非基督徒,希望他們由讀聖經而認識 神,成為基督徒;二是【舊約】士師記的基甸。所以基甸會員應具有基甸精神,這精神是什麼呢? 我從士師記六章、七章找出它的答案:
一、慇勤工作
六章11節記載:「 耶和華的使者到了俄弗拉,坐在亞比以謝人約阿施的橡樹下。約阿施的兒子基甸正在酒那裡打麥子,為要防備米甸人。」
俗語說:「小人閑居為不善。」卡萊爾說:「魔鬼專在懶惰人的頭腦裡設工廠。」這是無可否認的事實。基甸會員大都對工作非常努力,所以在事業上都有相當的成就。
一般人都不曉得靈肉並重,只顧努力於事業,不顧靈性的需要。連基督徒也有不少只顧事業,忘記了 神 ,成為屬靈方面的懶惰蟲。但是基甸則不然,他得蒙 神選召,可見他在慇勤工作中並沒有忘記事奉 神。所以「基甸精神」的第一要義就是勤於自己的工作,更勤於事奉 神。
二、神前謙卑
根據六章12節記載,天使稱基甸為「大能的勇士」,又有 耶和華的同在。可是他自己毫不誇口自己的勇力和信仰,他非常謙卑,如六章15節:「基甸說,主阿,我有何能拯救以色列人呢?我家在瑪拿西友派 中是至貧窮的,我在我父家是至微小的。」因此他不得不向 神要求證據,以堅定自己的信心,這是可以諒解的。
三、勇敢小心
六章25節記載基甸奉命拆毀巴力(農神)的祭壇和木偶。結果如32節所載:「所以當日人稱基甸為耶路巴力,意思說,他拆毀巴力的壇,讓巴力與他爭辯。」這種挑戰性的勇氣是非同小可的。然而真英雄並非單憑意氣用事,所以基甸仍然小心翼翼的向 神以羊毛之乾濕求證。可見基甸精神是「膽大心細」的。
四、聽話順服
七章2.節:「 耶和華對基甸說,跟隨你的人過多……」
4.節:「 耶和華對基甸說,人還是過多……」
5.節:「 耶和華對基甸說,凡用舌頭餂水,像狗餂的,要使他單站在一起。」
7.節:「 耶和華對基甸說,我要用這餂水的三百人拯救你……」
這些話基甸都一一聽從。正如箴言三章5.節:「你要專心仰賴 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基甸精神也是聽話、順服的精神。
五、精兵主義
起初跟隨基甸的有三萬二千人。其中懼怕膽怯的有二萬二千人是他們自己承認的,七章 3.節記載他們聽了宣佈之後就回家去,只剩下一萬人。然後再從這一萬人中選出三百,方法奇特卻甚合理,就是看他們在疲勞口渴時如何喝水(是用手捧起來如狗餂食,還是跪下以口就水作牛飲)。
結果被選上的三百人是以手捧水餂的,因為他們能克制自己,又有儆醒之心。以舌餂水,眼睛、耳朵卻都在注意四週的情況(防備敵人),這才有資格做主的軍兵,因為兵在精(訓練有素)而不在多。烏合之眾,並無作戰的心理準備,多有何用?
六、靠神進軍
七章15節:「基甸聽見這夢,和夢的講解,就敬拜 神,回到以色列營中說,起來罷, 耶和華已將米甸的軍隊交在你們手中了。」可見他是倚靠 神的人。然而他也頗有用兵的才能,如七章16~17節:
「於是基甸將三百人分作三隊,把角和空瓶交在各人手裡,瓶內都藏著火把。吩咐他們說,你們要看我行事。我到了營的旁邊怎樣行,你們也要怎樣行。」所以基甸精神就是靠 神進軍,自己又有好榜樣為示範。
七、有聲有光(有聲有色)
七章19~23節:「基甸和跟隨他一百人,在三更之初,才換更的時候來到營房,就吹角,打破手中的瓶。三隊的人就都吹角,打破瓶子,左手拿著火把,右手拿著角,喊叫說, 耶和華和基甸的刀。
他們在營的四圍各站各的地方,全營的人都亂竄,三百人吶喊,使他們逃跑,三百人就吹角。 耶和華使全營的人用刀互相擊殺,逃到西利拉的哈示他,直逃到靠近他巴的亞伯米何拉。以色列人 就從拿弗他利、亞設和瑪拿西全地聚集來,追趕米甸人。」
不用傳統的刀槍武器,卻大勝有餘。他們使用的乃是角和火把。角能出聲,火把能發光。角要出聲必須吹,用力愈大吹得越響。火把要發光必須把藏火把的瓶子打破,這是表明要發光須有所犧牲。今日基督徒發不出光,就是捨不得打破瓶子之故。
今日教會要想復興,必須基督徒一手拿角大家齊聲吹,一手高舉火把同時照向黑暗。可是事實太讓人失望了!角聲太微弱,又非齊聲,只是疏疏落落、隱隱約約的有氣無力之聲,決不可能造成什麼聲勢。至於火把則都藏在各人的瓶裡,不願破瓶而亮出火(光)來。
我們的瓶子都是些什麼呢?這可能因人而異,有的是事業,有的是地位,有的是金錢,也有的是肉體和世界的享受 。這些無形的瓶子把我們的火把掩藏起來,我們的祝光就無從發出了。但願基督的愛激勵我們,如同激勵馬利亞叫她打破倒出真哪噠香膏在主身上,使馨香滿屋,叫人永念不忘。
總結起來,基甸的精神是什麼?就是:一、慇勤工作;二、神前謙卑;三、勇敢小心;四、聽話順服;五、精兵主義;六、靠神進軍;七、有聲有光(吹角放光)。
....................
原文著作時間:約1980年之前 ---- 打字、整理、編輯 ----- 2010年7月 Cairu、Ph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