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
主選單
講道集
文字整理
講道集選單
第一冊
第二冊
第三冊
第四冊
第五冊
第六冊
第七冊
第八冊
第九冊
第十冊
第十一冊
第十二冊
第十三冊
第十四冊
第十五冊
第十六冊
公義的訊息
澎湖伯事略
登入
登入
帳號
密碼
登入
:::
隨機小語
我的手裡曾有過許多東西,但是都失去了。不過我放在 神手裡的,仍然是屬我的。 ........
馬丁路德
所有書籍
「澎湖伯講道集(十)」目錄
MarkDown
41. 結婚典禮訓辭
1. 東方博士和希律王
2. 復活的事實
3. 人生真八字(一)
4. 人生真八字(二)
5. 人生真八字(三)
6. 人生真八字(四)
7. 難以測度的愛
8. 信仰、愛心與盼望
9. 追悼 許益超 君
10. 愛心的試驗
11. 變貌山
12. 向摩西學習
13. 拿你的褥子行走
14. 葬骨禮拜
15. 勸戒
16. 自知、發光、代價
17. 醫治彼得岳母
18. 後世後代
19. 教會的使命
20. 門徒的使命
21. 感恩的故事
22. 信徒的裏外
23. 聽到別人過失時
24. 王秀英長老追思禮拜
25. 家人的本份(一)
26. 家人的本份(二)
27. 讀經如什麼
28. 安全第一
29. 曾家追思禮拜
30. 健康與信仰
31. 善用機會
32. 平安與長壽
33. 安慰
34. 鄧基鴻先生略歷
35. 死亡的問題
36. 主耶穌與寡婦
37. 要求有分
38. 最重要的有分
39. 接續父親
40. 保羅談勞苦
41. 結婚典禮訓辭
42. 規規矩矩
澎湖伯講道集(十) ========= 今年度我們教會的標語是:
「凡事都要規規矩矩的按著次序行」
。 何謂「亂世」?就是 一切事情都沒有按著規矩次序而行的時代。神創造這個世界是有規矩和次序的,
【舊約】
創世記
第一章裡一再說:
「有晚上,有早晨,這是第幾日 ....... 」
。 再觀察天上的眾星,旋轉運行,都循次序,合乎軌道;地上的花草樹木生長都有規律,可見 神也是歡喜次序和規矩。在
聖經
裡說的「行正道」
。
(
【舊約】
歷代志下
廿七章6.節)
按原文之意可譯作
「生活有規律」
,又有譯作
「凡事有準備」
。生活與思想有規律,就是規規矩矩按著次序。我們是講禮的民族。什麼是「禮」呢?禮就是規規矩矩的態度。一切行為有規矩,有次序,整整齊齊,一絲不亂。
耶穌
分餅給眾人時,要他們五十個或一百個一排,整整齊齊、規規矩矩的坐下。所以使徒們從 主
耶穌
的榜樣和教訓,學會了這個生活的原則,就吩咐教會:「凡事都要規規矩矩的按著次序行。」 神定規矩次序,不是為了捆綁
(束縛)
人、為難人,而是為使人有自由、是為維護和平與自由而設立的。而今天世界上到處紛擾不安,就是人們沒有規規矩矩按著次序行的結果。 國民不守法律,行為就沒有規矩次序;兒女不守家訓,行為也沒有規矩次序;學生不守校規,行為也同樣沒有規矩次序;信徒生活要是不遵從 神的話
(
聖經
)
,行為那還有什麼規矩次序呢? 今天國家需要規規矩矩的國民,學校需要規規矩矩的學生,家庭需要規規矩矩的兒女,教會也需要禿規矩矩的信徒。可是比這更重要的是國家需要規規矩矩的政府 ── 領袖,學校需要規規矩矩的老師 ── 教育家,家庭需要規規矩矩的家長 ── 父母,教會需要規規矩矩的牧長
(牧師長執)
。 「上不正則下歪」
(上樑不正下樑歪)
, 主
耶穌
痛責當日的文士、祭司和法利賽人其故在此。因他們以指導者的身份教導別人要規規矩矩按著次序行,而他們自己都置規矩與次序於度外,如
【新約】
馬太福音
廿三章4.節 主 耶穌說:
「他們能說不能行。他們把難擔的重擔捆起來,擱在人的肩上,但自己一個指頭也不肯動。」
他們不但沒規沒矩,也不知次序,甚至不肯接受規矩次序,如
馬太福音
廿三章16~22節 主 耶穌責備他們。主斥責他們是自己瞎眼為人領路的,說他們連大小都不分,輕重也不能辨別,矛盾都不自覺。 因為他們說,凡指著殿和壇起誓的,不遵守算不得什麼。要是指著殿中的金子和壇上的禮物起誓的,就必須謹守。殿和壇是代表 神的,指 神許願可以不還,而指物質
(金子和禮物)
起誓卻非遵守不可。這是本末顛倒,莫大的錯誤! 可見他們看重財物,而忽略了比財物更重要的 神。
(殿與壇所代表的。有 神方有殿和壇,不然,殿為誰而建,壇為誰而設呢?)
因此之故,他們也就將薄荷、茴香、芹菜獻上十分之一,而公義、憐憫、信實反倒不行了
(
馬太福音
廿三章23節)
, 主
耶穌
明明說,前者是輕的,後者是重要。前者當行,後者更不可不行。後者比前者更重要多多。
【新約】
使徒行傳
三章6.節
彼得
對一個瘸腿的乞丐說:
「金、銀我都沒有,只把我所有的你。我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叫你起來行走。」
在這話裡
彼得
並不否認金銀的價值,也不是有金銀而捨不得拿出來。可是我們都承認,
耶穌
比金銀好,能行走比得賙濟好。 我很注重傳福音,但並不因此輕看社會工作。我想基督徒應以傳福音為目的而從事社會工作,因為唯有福音能救人,也唯有以福音
(耶穌)
給人才是真實的愛人。倘若有人以福音為恥,卻假藉社會服務而躋身於教會機關,那就是不規不矩,更非按次序而行了。 我非常贊成有生命、有魄力的基督徒參加政治活動,做議員、做縣市長、做省長、部長,能夠做總統更好。正如我希望我國有更多產品外銷,賺取更多的外匯。但是不要忘記一點,外銷品是關係國家的信譽的,正如參與政治的基督徒關係著教會的信譽一樣。 如果外銷品在國際市場被人輕視譏笑,大部份不是被退貨,便是被銷燬,或被丟棄於大海,那就不可再口口聲聲大喊「外銷要緊」了。倒應痛自檢討,以謀改良。否則恐怕連內銷都有問題,還談什麼外銷呢?就是勉強銷了出去,卻使買主吃不消,不是給國家帶來恥辱與笑話麼? 凡事都要規規矩矩的按著次序行,否則必發生不幸的後果。
約翰福音
十章1.節 主
耶穌
說: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人進羊圈,不從門進去,倒從別處爬進去,那人就是賊,就是強盜。」
從門
(正門)
而進,意即規規矩矩按著次序也。 我們知道,入學有入學之門
(考試)
,婚姻有婚姻之門
(先交友後論婚嫁、經訂婚、結婚、行夫婦生活,然後生男育女)
。若是先行夫婦生活,然後才訂婚、結婚,那就不是規矩矩按著次序行了。外科醫生開刀也有一套規矩和次序,就是先消毒,後動刀。決不會先動刀,後消毒。 馬可福音十六章16節:
「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
羅馬書十章10節:
「因為人心裡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裡承認,就可以得救。」
這是信仰的規矩與次序。是先信後洗,不是先洗後信;是先心信後口認,不是先口認後心信。
聖經
告訴我們,連愛人與傳福音都有規規矩矩和次序。如
【新約】
加拉太書
六章10節:
「所以有了機會,就當向眾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當如此。」
及
【新約】
提摩太前書
五章8.節:
「人若不看顧親屬,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還不好。不看顧自己家裡的人,更是如此。」
還有
【新約】
使徒行傳
一章8.節 主
耶穌
說:
「但聖靈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
所以為主傳福音作見證 ,有規矩
(就是牧師長執)
也應當注意規矩與次序,如
提摩太前書
三章2.~7.節:
「作監督的,必須無可指責,只作一個婦人的丈夫,有節制、自守、端正,樂意接待遠人,善於教導。不因酒滋事,不打人,只要溫和,不爭競,不貪財。好好管理自己的家,使兒女凡事端莊順服。
」
「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神的教會呢?初入教的不可作監督,恐怕他自高自大,就落在魔鬼所受的刑罰裡。監督也必須在教外有好名聲,恐怕被人譭謗,落在魔鬼的網羅裡。」
請注意這經文裡的「不」和「要」,以及「家庭」、「教會」和「教外」
(社會)
等詞句。這不就是規矩和次序嗎?願我們在 神和人的面前,凡事都規規矩矩的按著次序行!
一九七五年一月五日
............................................................
.................
........................
**
摘文:
**
**
窗門上的黃蜂
**
一個皇后為她的小兒子聘用了一個新褓姆。她再三叮嚀那個新褓姆事事順從小太子的意思。她說,「他是未來的國王,你絕對不可對他下命令,倒要服從他的意思。」 一切相安無事,但是幾個鐘頭之後,從小太子的房間裡突然傳來一陣痛苦的哀叫,皇后心裡著急立即召見親褓姆 ──「我不是告訴你,凡太子所要的東西都要給他,不可違背他的意思嗎?」 「陛下,我謹守你的吩咐。」新褓姆說。「那麼他為什麼哀叫呢?」「他要了窗門上的一隻黃蜂啊!」
............................................................
**摘文:**
**
思念結局
**
「惟願他們有智慧,能明白這事,肯思念他們的結局。」
(
申命記
卅二章29節)
從前有一個國王,為了要增廣見聞,所以出外旅行。在半途遇著一位自稱是智者的,他有一句極寶貝的話,誰肯出千金他就賣給誰。國王好奇,就給他千金買了那句話。 智者說:
「沒有作事以前,當思念事後的結局。」
國王回宮後,就把這句話寫在杯上。隨後有一天,國王有病在床,他的宰相想乘機毒殺他,就唆使國王的醫生把毒藥放在杯中。 誰知國王的醫生突然看到杯上那句話:「沒有作事以前,當思念事後的結局」便雙手戰慄,臉也變色。國王看到了便問他為什麼這樣?他知道不能隱瞞,便把事的始末都說出來,並求王赦免他的罪。 國王一面赦他無罪,一面下令把宰相處以極刑。你看國王不死,是因王醫不敢毒殺他,王醫所以不敢毒殺他,是因為王醫看見杯上那句話:「沒有作事以前,當思念事後的結局。」
犯罪的人們!你有否想到犯罪以後的結果呢?
............................................................
.............. 澎湖伯講道集 第十冊 作者:
呂春長
牧師
..............
原文著作時間:約
1975年1月5日
---- 打字、整理、編輯 ----- 2012年3月 Cairu、
Phil
:::
搜尋
search
進階搜尋
追思與紀念
● 蒙主厚恩七十年 ..... 林東薰長老
● 紀念主內聖徒.... 陳金尊長老
行善建議
行善建議
物資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