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我們從舊約聖經來看人生中有些什麼「忽然」的事。
一、忽然有人死了,見【舊約聖經】民數記六章9.節首句:
「若在他旁邊忽然有人死了……。」
它告訴我們:1.人的性命是脆弱的;2.人的性命是有限的(會
死);3.我們要時時儆醒,別人會忽然死了,難道自己就不會嗎?
許多人信仰的復興是因看見旁邊的人(親朋)忽然死了之故,馬丁路德的獻身也是由於朋友忽然
被雷打死而引起的。
二、忽然將人推倒。
見【舊約】民數記卅五章22節次句:「……忽然將人推倒……。」
忽然將人推倒或忽然被人推倒都是極其危險的事,因為
1.可能受傷;
2.可能殘廢;
3.可能死亡。
師母曾被機車推倒(撞倒)而骨折,今年端午節台北火車站有四歲小孩被人推倒於鐵軌上而喪生。
我們做信徒,在靈性(信仰)方面要注意避免忽然將人推倒或忽然被人推倒的事。
三、忽然來到,加害我們。
見【舊約】撒母耳記下十五章14節中:
「……恐怕他忽然來到,加害於我們……。」
駐防於邊界或前線(尤其像今日之金門、馬祖及以色列與巴游之交界)的士兵必須晝夜提心吊膽,嚴加防守,不容有絲毫鬆懈。因為恐怕敵人忽然來到,加害於他,如早年美國珍珠港遭受日本偷襲,損失慘重,可為殷鑑。
雖然國際法規定兩國敵戰之前要先預告,以便撤退僑民,然後才宣戰開火,但這是靠不住的。
為了先發制人,爭取勝利,沒有人會守這規定的。
魔鬼對人的攻擊更是忽然來到,無情地加害於我,所以我們要處處儆醒、時時儆醒、事事儆醒,絲毫不可疏忽大意。
四、忽然追上他,使他驚惶。見【舊約】撒母耳記下十七章2.節前半:「趁他疲乏手軟,我忽然追上他,使他驚惶……。」
這是亞希多弗對押沙龍的獻策,如果沒有戶篩敗其奸計,則大衛老命休矣!
猝不及防,忽然被追上,軍心必定大亂,無法應戰,非全軍覆沒不可。
一個人戀慕(留戀)某件罪惡,終必被追上,而且是忽然被追上,如【舊約】民數記卅二章23節記載:「倘若你們不這樣行,就得罪 耶和華,要知道你們的罪,必追上你們。」
預防忽然被追上良策是:
1.保持強盛(以嚇阻敵人);
2.痛擊敵人(徹底打敗它);
3.與罪遠離(使敵人無隙可乘)。
五、忽然來的驚恐。
見【舊約】箴言三章25節首句:「忽然來的驚恐,不要害怕……。」
在世上(尤以今日為甚)忽然來的驚恐甚多,眼見或傳聞(從電報、電話或晤談)都有。
對付之道要如何呢?
1.不作虧心事;
2.先有心理準備,認此無非世人常事;
3.信託主、面對事實,主必給我們壯膽,說:「是我,不要怕。」
(【新約】馬太福音十四章27節)。
保羅的話也可作我們安慰與勉勵:
「因為我深信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是高處的、是低處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 神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主基督耶穌裡的。」
(【新約】羅馬書八章38~39節)
六、忽然的災難。見【舊約】箴言六章15節首句:「所以災難必忽然臨到他身……。」
又【舊約】傳道書九章12節中:「……禍患(災難)忽然臨到的時候……」
惡人多有忽然的災難,這是罪有應得的。
人所種的是罪孽,所收的自然是災難了。
不過義人有時候也有忽然的災難,如約伯的遭遇就是一例。
基督徒對忽然的災難應以何種態度處之呢?
1.反省所行;2.全力克服災難;3.靠主以轉禍為福。
七、忽然臨到的事。見【舊約】以賽亞書廿九章5.節末句:「……這事必刻之間忽然臨到。」
人生中忽然臨到事很多,如疾病、死亡、家庭的不幸或國家社會的災變。
正由於可能忽然臨到的事太多,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可幸災樂禍、.要求主憐憫(災難可免則免)、追求並把握住永福。
八、忽然行作。見【舊約】以賽亞書四十六章3.節末句:「……我忽然行作,事便成就。」
我們所謂 神蹟,即指 神忽然的行作(行事、動作)。
人忽然的行作有好有壞, 神忽然的行作則有時為施恩,有時為懲罰。
我們總要仰望 神忽然的行作、敬畏 神忽然的行作和堅信 神有忽然的行作。
九、忽然滅命的臨到。見【舊約】耶利米書六章26節末句:「……因為滅命的忽然臨到我們。」
腦溢血、心臟麻痺、車禍都是忽然臨到的滅命者,可是 神的兒女不必懼怕它們,因為它們只能殺害我們的身體,不能殺害我們的靈魂(可參看【新約】馬太福音十章28節 主耶穌的話)。
那麼 神的兒女該怕什麼樣的滅命者忽然臨到呢?
就是 1.肉體的情慾、 2.世界的誘惑和 3.魔鬼的陷害。
十、忽然起來的咬傷者。見【舊約】哈巴谷書二章7.節首句:「咬傷你的豈不忽然起來……。」
在末世到處都有忽然起來咬傷我們的事物,多少基督徒曾身受其害。
雖然沒有立即死亡,可是重傷的、殘廢者比比皆是,難免一生受苦。
所以我們務要 1.認識自己的軟弱(逞強、以身試火是傻瓜);
2.倚靠主剛強起來;
3.不斷儆醒,以防不測。
唯有信靠 神,能叫我們處變不驚,對一切「忽然」均可處之泰然!
....................
原文著作時間:約1981年之前 ---- 打字、整理、編輯 ----- 2010年4月 Cairu、Phil